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白一生之所以大量创作怀乡诗既与唐代的社会现实有关,又与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传统有关。这些诗歌也是诗人半生漂泊漫游的人生经历的心灵折射。  相似文献   

2.
张敬涛 《考试周刊》2011,(27):30-30
落叶归根、怀乡情结浸透在了我们的血液之中,而生命中我们又会经历一个必然的离乡过程,所以乡愁是古今人们共同的情结。古人的乡愁更浓厚,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离家距离远、时间长就更难与亲人团聚,因此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怀乡古诗的魅力在于它能拂撩沉淀在人们心灵中的乡愁,这就是古典诗歌怀乡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杨洁 《中文自修》2024,(5):21-24
<正>怀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从《诗经》开始,就有了怀乡的诗歌。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无论是初唐、中唐,还是晚唐,都有很多杰出的诗人创作了怀乡诗。他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但无论身在何处,却总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品味这份怀乡情,有助于我们读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历来有很深的“夕阳”情结 ,“夕阳”意象不仅代表了时间概念 ,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到了中唐以后 ,“夕阳”、“黄昏”等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诗歌中 ,主要被用来象征时光易逝、象征生命无多、死亡将至 ,或象征怀乡念人 ,或象征国家的衰微等等 ,这既与中晚唐诗人们感爱到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有关 ,也与诗人自己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与时代诗风的演进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海子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乡村田园诗人 ,但他与陶渊明相似 ,具有一种隐逸情怀。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海子诗歌隐逸情怀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海子心灵的多重“撕裂”。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初唐崔湜诗歌中怀乡诗的研究,笔者力图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初唐崔湜诗歌中唐代怀乡诗的思想和艺术做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揭示出唐代怀乡诗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论述怀乡诗在唐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雷平阳擅长描摹故乡的山水自然、人物风情,其诗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句中往往蕴含一种深厚的怀乡情结。这既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精神维度,又是其诗歌创作的情感指向。这种怀乡情结,一方面表现为诗人对记忆中苦难生活的回顾,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赞美;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身份已被异化的“异乡人”生存境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农山心境是一种登高远望而悲从中来的情境,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其中游子怀乡、志士失意、男女相思题材的诗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阐述了红色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保障;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人有着包括精神追求在内的多种需求.古今中外的诗歌饱含着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爱国怀乡、热爱自然、男女相悦等多种高级情感,教学中应当也完全可以很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来净化学生心灵,铸造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颇具中国化特色。他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并指出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离农”的双重使命。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告读者     
任何一个人少年时都是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应该喜欢诗歌教学才是。但现在的一些诗歌教学课却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各种或传统或前卫的理论,把诗歌像过去分析小说散一样肢解成“段落大意”或“关键词”“关键句”,无疑是对诗歌的摧残;但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便读读”,似乎也难让他们萌发诗心。吴小红老师“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把诗歌教学教给学生,是改革诗歌教学的有益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15.
黄昏蓝蓝黄昏,我听到它秘密的——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一片年轻的树林走向夜晚场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诗歌方式。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场景”是被作为空间概念来使用的,“场景”常常被窄化为某个地方或地点。而在诗歌里面,“场景”指向心灵,也就是说,诗歌的场景是一种心灵(化)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它沿着时间或空间展开,有时是在时空的交错或对抗中进行。对于现代诗来说,时间作为“场景”的问题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在蓝蓝的这首《黄昏》里面,作为“场景”的“时间(黄昏)”  相似文献   

16.
张玉 《文学教育(上)》2008,(11):129-131
现代工业文明入侵农牧文明带来了大自然和人内在精神整体性的溃败,这种双重危机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生态乡村小说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为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生态文学的一个新的创作分支,生态乡村小说是从生态小说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小说类别。生态乡村小说是指那些既关注自然生态又审视乡村生活,通过对农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描写或由对与乡村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生态的展示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思现代工业文明、表达终级关怀、寻找“诗意的生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怀乡诗是诗歌的重要主题,很多诗人都吟唱过对家乡的怀恋之情,诗人杜甫更是如此,怀乡题材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有其显著的个人特色。对杜甫怀乡诗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最杰出的诗人 ,其诗的力度、深度与强度抵达了空前的水准 ,考察穆旦诗歌中呈现的对“死亡”的思考方式和心态嬗变 ,可以勾画出穆旦在面对“死亡”与“生命”、“战争”、“宗教”等重大命题时的复杂心灵地图 ,捕捉穆旦在诗歌中所开拓的广阔经验领域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审美体验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深层的人生体验为基础,在心灵的、总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心与物、情与景、形与神、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感悟与创造。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以他深刻的见解和独有的笔触,在中国诗歌“感于外物”的“兴”、“登眺山川”的实践、浸渍书籍和借助他人以启己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诗歌审美体验论作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