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兴起与中国现代化化的勃展开息息相关;罗荣渠先生的现状化理论研究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罗荣渠先生的研究成果将对后来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罗荣渠先生的研究历程向我们昭示:理论研究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迫使人们去思考现代化这个当今时代的"显学"。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凝结了他十年的心血,无疑是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之作,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本文对《现代化新论》的特点、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进行了整体性评析,对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作出肯定性评价,从而对我们更好的把握本书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新论》是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研究创见的一次最集中的表述,它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中一些基本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主要从一元多线历史观、现代化的内涵、现代经济运动的共同规律和现代化模式的概括四个方面提出来一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罗荣渠先生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与体系所提出的一些设想,至今仍很有价值,这里仅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80年代,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学人筚路蓝缕,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化研究正逐步深入,已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曾昭耀先生主编的《现代化选择与国际关系——拉美经验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就是近年来诸多现代化研究专著中的一部精品。  相似文献   

6.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开创了从世界史的角度研究现代化理论的先河、提出一元多线的历史观。文章试图从《新论》中提出的方法论、系统组织体系等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现代化新论》和《现代化新论续篇》作为前后连贯又自成一体的两部世界专著,其出发点是把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来研究的,充分展示了罗荣渠先生世界史新史观和宏观史学思想,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颇富启发意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大大推动了史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先生十余年心血凝结而成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下简称《新论》由北大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发行;他的遗著《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下简称《续篇》)也由北大出版社于1997年5月出版发行。在上述两部巨著中,罗先生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预备立宪是我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而其最终并未能实现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发展,个中原因发人深思。本文通过钱乘旦先生的反现代化理论看这次政治改革运动,从目的、领导者和内容三方面入手,阐述其反现代化因素,对我们今后研究类似问题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追求的目标。为此,研究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与教育现代化有关的598篇文献为样本,以Cite Space软件为分析工具,发现研究热点与趋势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教育公平""高等教育现代化"上;在时间上主要被划分为泛化的概念与理念研究,开始转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不同层面的现代化研究,以及正在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观测点研究三个阶段。现有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偏离与影响在于:概念泛化,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价值;内生性不足,深陷借鉴与"指标式"泥淖;教育现代化观念转型缓慢,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挑战,人的现代化落实困难;政府干预过多,无法激发百花齐放的多元探索积极性。未来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改进与价值维度矫正包括: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核心指标,克服研究概念泛化问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强化落实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研究;回归人本观念,实现人、制度和办学条件三方面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研究;鼓励上下互动的教育现代化探索,总结百花齐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1.
苏培成 《现代语文》2005,(10):95-96
<现代语文>2005年第5期发表了余昊东先生写的<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余先生认为"语文现代化包括四大方面:1.语言文字本体的现代化;2.语言文字应用的现代化;3.语言文字研究的现代化;4.语言文字理论的现代化".余文把这四大方面一股脑儿都装进了语文现代化这个筐子里,本文拟就什么是语文现代化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开拓和创始人是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先生。按照罗先生架构的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是经历了三次发展模式转换,三次现代化的局部断裂的“被延误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中,革命,国家重建和传统化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创始人是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先生。按照罗先生架构的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是经历了三次发展模式转换、三次现代化的局部断裂的“被延误的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中,革命、国家重建和传统文化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理论并非西方的专利,把借鉴和创新统一、把一般现代化理论与中国近代史的本质特征结合,就能形成我们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变化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但又是低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早期现代化过程。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含有推动而不是反对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同样,中国近代任何早期现代化因素的出现和发展,也具有推动革命斗争前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罗荣渠主持翻译的学术名著《现代世界体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最近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罗荣渠生前译述的最后一部书.罗荣渠在1996年3月出席政协会议之后,又夜以继日地审校该书译稿,于4月4日突发沉疴,与世长辞.我国学术界不少人都知道,罗荣渠早在1986年便在北大开辟了“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这一国家建设需要而学术界尚多疑虑的新领域,而且陆续出版了《现代化新论》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正当他的研究事业顺利发展之际,他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精力来主持一部外国学术著作的翻译工作呢?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开展现代化问题研究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研究的关系 ,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是推动学术界开展现代化研究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理论为研究现代化的动力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开创了我国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新局面。同时论述了当前我国现代化研究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18.
从我们的前辈到我们这一代,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漫长岁月: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化理论的探讨却起步甚晚.贻误甚多。中国理论界应该急起直追,加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些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现代化理论在西方旱已遭到许多批评,而且渐趋冷落,你们为什么反而热衰于现代化理论研究工作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有其内在逻辑性:从理论逻辑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相一致,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相契合;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地理教学是新时代认识地理国情的现实需要,地理课堂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现代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想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效融入地理教学,学校要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地理教师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提到语文教学现代化,不能不提到张志公先生。早在20世纪初,叶圣陶、夏丐尊两位先生在《国文八百课》凡例中就提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主张。而张志公先生则是这一主张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都在致力于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为现当代语文教育贡献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和精辟的理论指导。时至今日,我们语文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语文现代化的道路还是任重而道远。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张志公先生的语文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