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文章从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观、营建师生之间互动合作的教学情境五方面论述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启示,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教学各要素进行重组,构建了基于主体间性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文章从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观、营建师生之间互动合作的教学情境五方面论述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启示,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教学各要素进行重组,构建了基于主体间性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此,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生命化教育渗透的可行性,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使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等生命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对象存在的客观性、广泛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发所有学生尤其是特殊需要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它们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纳教育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主主关系,彰显主体间达成"互识""共识"的价值所在,实质上构想了人文关怀下教育的理想状态.历史教学选择主体间性教育范式,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价值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参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图阐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构成师生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多年来,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教学中“匠”多“师”寡、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异化、过度的教学预设、教育理念“神”与“形”的分离、消极的课堂氛围、师生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等现象的影响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因此,建构“师”的课堂,创造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课堂,适度追寻教学预设的完美与教学生成的精彩课堂,打造“神”“形”兼备的课堂,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走向主体间性的课堂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性教育课堂教学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个性化,故传统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传统灌输式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的知识建构和情境式教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开展大学生性教育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