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第五期有作者认为:语文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注释,把“为之小”看作双宾语结构是错误的。我不同意.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古范围大,今范围小。王力先生在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一节中谈到双宾语句,对古今双宾语的大同小异足这样叙述的:一般说来,动词如果是“赐”“予”“遗”  相似文献   

2.
1.1 古代汉语双宾语形式比较多样,近年,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专论文章,有代表性的如:吕庆业同志的《试论古汉语的双宾结构》(载《长春师院学报85年2期》),对古汉语双宾语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归纳,其他同志的文章也不乏独到见解。但是,对  相似文献   

3.
给予义动词带双宾语,按语序的不同,在汉语方言中存在两种格式:北方主要是"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的格式,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中部部分地区则是"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的格式。后面这种语序的双宾语句的来源,目前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结合古汉语文献和周边民族语言中双宾语句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底层说"是不成立的,很可能是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综合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对双宾语句进行定义,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里的双宾语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描写;同时进行汉语内部的历时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共时对比,发现:古汉语中表“为动”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基本没有;而表“制作”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却很常见。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能不能用转换方法进行研究呢?吕叔湘先生早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已有了一些古汉语进行转换的论述,但还不够完备。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古汉语的转换语法研究是有必要的。古汉语能否进行转换,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出双宾语句式的嵌入句,或者能否确定双宾语嵌入句的存在。双宾语句式转换问题解决了,那么兼语式,连动式的转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也就解决了整个古汉语全部句式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6.
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汉语出现了一类特殊宾语——使动宾语,因而使古汉语增加了一种特殊的双宾语,即使动双宾语。本文试图对使动双宾语这种目前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语法现象的存在、特点及识别问题,做粗浅的论述。双宾语是古今汉语中都存在的语法现象,不同的是古汉语中双宾语运用更为广泛复杂:它能出现在一些不表示给予、教示和称谓意义的动词之后,而且还有两类独特的双宾语,一类是为动双宾语(见南开《古代汉语读本》);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使动双宾语。  相似文献   

7.
有的古代汉语语法书把“属之昭奚恤”(语见《战国策·楚策》)解释为双宾语句。我认为“属之昭奚恤”应该是“动词 宾语 补语”的结构关系,把它解释为双宾语句是不够妥当的。为了便于问题的叙述,我们把“属之昭奚恤”的结构形式简称为“动之名”结构。在古汉语里,这种“动之名”的结构形式,就其内部结构关系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曾莉 《现代语文》2013,(4):127-130,2
本文通过对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双宾语句比较,发现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都有表"给予""告示"和"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其中"服务"义双宾语句在古汉语中主要表"为动"服务义,在现代英语中主要表"制作"服务义;而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英语中却基本没有。从动词的及物性强度、介词与动词的语义重复这些角度可以解释双宾语句在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里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里的双宾语句的结构比较简单,而古汉语里的双宾语句却很复杂,出现的频率也高。究竟哪些句式应算是双宾语句,双宾语句的范围怎样划分,这些问题都还很不明确,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分析古代的双宾语结构,说明它的构成规律,提出个人的不成熟看法,以就正于海内广大同行。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双宾语句式中,宾语前是否可以介入“以”、“于”,语法界有不同意见,本文亦就此略陈管见。 沈春晖《周金文中之‘双宾语句式’》和周迟明《汉语双宾语的语法现象和历史发展》把“以”、“于”结构纳入双宾语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