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在消费时代,凡是与文字相关的场域,充斥的都是讲故事的人。但真正的小说不仅是讲故事,更非臣服于经验的统治,而是要回到“孤独的个人”,重建自己伟大的“文学抱负”,使之连接上小说的核心精神:存在感,复杂性,创造的激情。这也可视为是对先锋文学精神的传承,因为先锋既是一种自由、独立、创造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抱负”。2004年的中国小说潜藏着这样一些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一直坚持自己小说创作的意义是探询世界的"存在",而"存在"就成了他所有小说共同的核心主题。对于米兰昆德拉来讲,"存在"就是人类生存于世界的状态及从中展现出来的任何可能性。对这个世界及人类存在的勘探成了昆德拉打开人类自我之谜的手段。米兰昆德拉使用简约的叙述风格和简单独特的人物塑造来凸现社会复杂的"存在"境况,使其小说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美学风格。统一和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主题以及巧妙的小说艺术手法造就了米兰昆德拉式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3.
"生的故乡"和"存在的故乡"是安部公房的两种故乡意识。《野兽们向往故乡》中主人公九木久三因日本战败而失去了"生的故乡",为了追寻"存在的故乡",他历尽劫难却始终无法到达。作者借助久木阐明了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是为"学"服务的,是因"学"而存在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让-保罗·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问题.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萨特"人学"观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话语存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了我国新时期小说在"人"的观念上的创新和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教育因长期与语言打交道而不得不对语言的本体价值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此建议教育以及教育学应"善待语言",肯定语言具有自我生成的本体价值;同时又有所保留地坚持在语言中"做事",进而转向"行动的教育学"或"实践的教育学",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种可能为教育实践和教育行动提供智慧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日本近代诗人小说家佐藤春夫的实名小说<晶子曼陀罗>为中心,对明治大正社会背景下女诗人与谢野晶子跋涉诗坛的艰辛历程以及爱恨交织的情感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佐藤春夫以其独有的"诗一般的幻想"勾勒出真实的"晶子像",在探究晶子多彩内心世界的同时,诠释了诗的本质,展现了自己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但"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新时代,给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小说在形式、叙事、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了革新,这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小说的多样创作上.本文试图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出发,分析小说理念的刷新和创作上的多样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三言""二拍"是明代话本小说乃至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中的翘楚,其中存在着大量为城市市民的主体--工商业者立传的"商贾小说",它们是中国商贾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商贾们的形象在"三言""二拍"中被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简要分析这些商贾的观念及其在当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借鉴海德格尔“此在”与“共在”理论,讨论中西文化交流问题,主张中西文化应该着眼对自身的发展,将彼此理解为独特性的存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镜”与“窗”作为艺术代码,在萧红小说中具有深刻的意蕴,镜窗的破碎和寒凉特征隐喻着生命存在的绝望和恐惧。小说中镜窗意象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密码,蕴含了萧红创造性直觉的加工和改造;镜窗意象也是萧红将生命体验中的被弃情结移情于其中的艺术结晶,窗与镜的边缘性与异质性,与萧红自觉退居边缘保持精神独立的价值取向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欧美当代小说家中,似乎没有谁比这位睿智的米兰·昆德拉更为自觉地关注并探究"存在"了。他的作品为我们敞开了一个向存在置疑,充满诗情与沉思的艺术世界。本文旨在探讨在昆德拉所勘探的"存在的版图"上,人类可能具有的四种行为选择及选择的结果,即背叛、拒绝、幻想和盲从。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是两个关于复仇的小说。复仇对眉间尺和阮海阔来说,是命运给他们开的一个尴尬玩笑,他们不可能完成复仇任务。两篇小说虽然最后都以复仇的完成作为结局,但复仇已经超越了复仇本身。眉间尺的复仇完成了对自我的重塑,阮海阔复仇的形式被美丽的漂泊消解,变成对复仇本质的嘲讽。眉间尺的复仇体现了鲁迅真正的启蒙叙事立场,而阮海阔的复仇则暴露了余华精神资源的缺乏带来的"伪先锋"纯情的痞性本质。  相似文献   

15.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 ,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小说形式。中、日私小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日本私小说的“自我”是自我封闭、不求进取 ,向内深深的反省 ;而中国私小说中的“自我”却在喟叹感伤中潜伏着进取、反抗、并伺机向外扩张个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作家的个人境遇、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银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72-74,87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的形成脉络和“人”对“城”态度变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论"新海派"作家群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海派”作家群的作品远离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以表现都市哲学和市民生活见长,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倾向。时隔近半个世纪兴起的“新写实”作家同样以表现寻常百姓的凡俗人生为其创作宗旨。“世俗化”是其基本创作倾向。两代作家虽身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但创作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出“市民话题”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桥梁,语言棱镜的不同侧面折射出不同语言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而存在句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汉韩存在句之异同为:汉韩都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通过存在主体与存在场所在句中位置的不同来表现句子语义的不同;但汉韩在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数量、语法格式与语义特点等方面存有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动词时主要有两类偏误:漏用和误用。漏用存在动词的原因属于系统性错误,常伴有母语干扰的因素;误用存在动词的原因主要是没掌握好汉语存在动词的结构格式、存在主体有定无定意义差别及其与存在动词的共现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认为"美"源自审美状态,而审美状态并非是主体的某种精神状态,而是"存在"的本然状态。美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存在"即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功用,美不是显现的结果,而是"显一现"这个动态过程。存在之显现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无法在流变的世界中领会与观照存在之本质,存在必然在生活的日常状态中被遗忘,只有打破了这种遗忘状态,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获得存在之澄明,这种获得存在之澄明状态过程,就是获得美的本质与本源的过程,美就是存在者的澄明之光,是存在之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