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土”作为自然历史的产物,其物理力学性质十分复杂,而且随其密度、含水量、应力历史、应力水平、应力路径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需要通过室内以至现场试验来测定它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在教学工作中,要求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既加深对土力学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又在土力学基本实验技能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将来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实验课教学是  相似文献   

2.
土的塑性,颗粒组成,比重是土定名和物理力学性质计算的基本指标,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不同时代生成土的地质环境不同,他们之间又有差异。笔者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安阳市范围内的一般粘性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了其相关性,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3.
土体是由固体土粒、水和空气三相所组成,它们在数值上的比例关系不仅可以描述土的物理性质和所处的状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土的力学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就是表示土中三相比例关系的一些物理量,用以定量分析评价土的工程性质,如含水量、容量、孔隙比等。正因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反映土中三相物质的相对含量的比例关系,如若现已知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程岩体开挖的不断加深,应力(M)-水流(H)-化学(C)耦合作用对岩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MHC耦合作用下岩体的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MHC耦合下岩体力学性质研究主要包括试验研究、模型研究和数值方法研究3个方面。其中,MHC耦合过程的试验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MH、MC两种因素的耦合研究上,而对于M、H、C 3种因素的耦合研究较少;模型研究方面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过程的引入,以及如何用更精准的数学模型表达岩体MHC耦合中的水化学损伤过程;数值方法研究方面还需要在计算参数取值、本构关系选取和化学反应过程与应力水流的融合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多重视角下的民主体认方式周少来民主,这一古老而持久不息的沦题,由于其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构成,就为认识主体阐释民主映现出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理路,进而造成民主思想演进中对民主内涵的多重构建、多元体认。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认识体依据各异的...  相似文献   

6.
克服盲点 走出误区——谈阅读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然而 ,长期以来它一直未能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对此 ,人们见仁见智 ,归因各异。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 ,现行阅读教学理论对阅读和阅读能力的诠释存在两个认识上的盲点 ,致使阅读教学迷失航向。只有克服盲点 ,拨云去雾 ,还其本真 ,阅读教学才能冲出误区 ,走上一条合乎规律的高效之路。盲点之一 :混淆两种性质不同的阅读关于阅读 ,尽管歧见纷呈 ,但不同的说法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对立。以下是有代表性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看 (书报 )并领会其内容。〔1〕《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  相似文献   

7.
土粒级配是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程上在土料选择中常需对土粒级配进行分析。那么 ,土粒级配的优劣如何来分析 ,让我们做如下探讨。一、明确土粒级配概念 ,认识土粒级配好坏l.土粒级配的概念土粒级配是指土中各粒组 (根据土粒大小划分的组别 )的相对含量 ,以各粒组占土粒总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它反映了土中土粒大小的搭配情况。2 .土粒级配的好坏不同的土粒级配 ,有着不同的工程性质。因此 ,土粒级配是有好坏之分的。级配的好坏可以用以下模拟情况来说明 :如图 1所示 ,表示了两种不同级配的土样 ,其中 (a)图代表的土样是由…  相似文献   

8.
王文星 《考试周刊》2009,(52):240-240
建筑装饰材料从古老的石、土、木、陶、砖,发展到今天的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目前建筑装饰多至23类1853种,性能各异,用途不同.可以通过材料的力学与理化性能、装饰性能、价格因素来分析不同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我国理工科优势大学中教师学科关系观的异同。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教师在学科关系认识上呈现立场相似、认知各异的特点。不同学科教师均认同相互联系的学科关系。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对其学科关系认识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学科教师对文科角色有不同看法,但他们均认为文科发展前景不明,而在文科的再次选择上观点有别。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阶段利用功能关系解决力学问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顺利解决涉及过程复杂,特别是曲线运动和变力作用下物体运动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找出不同性质力做功多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而学生在用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上存在诸多疑惑和迷茫,因此有必要详细研究、归纳出不同性质力做功计算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于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对于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岩体力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如果仍将其看做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已经不符合该学科的真正涵义。岩体力学研究必须以岩体的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密切结合岩体工程实际,建立正确的力学分析模型。脱离岩体的地质体特征和岩体工程实际将会使岩体力学研究走入误区,并使其研究结果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应该将岩体力学看做是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和力学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这样认识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才能有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些正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高职教育的性质、功能和高职院校的定位等。  相似文献   

13.
重塑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重塑土的定义、把握重塑土土体结构特征、选择适宜的试样制备工艺,在获取重塑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参数中是很重要的。该文针对重塑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整个教育管理学发展史是人类对教育组织的一种不断深化的认识历程。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对教育组织的现象、问题和本质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深入探讨,并在上世纪70年代逐渐分化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思路,即教育组织研究方法论上的两个不同的取向——结构功能主义和解释主义。不同的方法论取向,导致人们对教育组织的认识、理解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出现了巨大差异,使人们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产生了困惑。这种认识上的分歧表明教育组织研究方法论并非具有唯一性,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信念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存在形式,除具有意识的一般性质外,尚且具有由其自身本质结构决定的特殊性质,即信念品质。主体由于受政治经济、社会化、历史风俗、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和对客观世界认识维度、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因而主体的信念品质也各异,信念品质制约着主体行为,关系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念品质对于主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土石填料的物理性质、工程分类方法的基础知识以及路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一般土、特殊土和土夹石的力学性质和影响因素;并详细论述了土石填筑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观念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最为复杂的概念,在使用上也是最为混乱的概念,它不像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那样,都具有一些最为明晰的政治涵义或理论要义。民族主义的流派、内容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在人们看来,民族主义就像是一只变色龙,它可以和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相结合,形成种类各异、甚至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观念。其实,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支配因素是一个族体的文化价值系统和与之相联系的政治权力结构,所以,任何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民族主义的表达方式。一、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在当代,民族主义通常不是以一种运动或社会变…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教育本质的解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什么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哪些特征,这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然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坛,出现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未能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理解高职教育,未能分清高职教育的本质与非本质特征。实践证明,只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才能够真正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19.
土遗址是指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土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建造工艺决定了土遗址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及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土遗址发育了各种病害.本文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其中包括土遗址风化机理及病害评估研究、土遗址加固材料研发、土遗址锚固灌浆加固技术研究、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规范和土遗址保护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20.
论学位的认识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实当中 ,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或认识的维度不同 ,对事物的认识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各异。对学位的认识也是如此。本文通过目前人们对学位“是什么”的三种看法的陈述 ,提出了认识学位必须从“学术”、“教育”、“管理”三者相结合的维度把握的观点 ,并从学位的产生、发展历史、学位与其相关因素的因果联系以及学位工作的实践形态等几个方面予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