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文章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先秦爱情诗歌与表现劳动的诗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达,到西周时期,人们的爱情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爱情诗歌也随之发展到了相当繁荣的地步,出现了《诗经》中的大量爱情诗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事频仍,礼教禁锢加重,爱情诗歌数量减少,而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 屈原等人利用爱情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政治上受压的抑郁感情,使爱情诗歌形式发生了一次变体和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信息异化的困扰,比如:时刻在线、信息饥渴、信息焦虑、信息污染、信息安全危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的批判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异化是科学技术异化的时代表现,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失去批判性和超越性的享乐文化更是加剧了人的信息异化,导致了人的物化和单向度发展,并形成了一种逃避自由和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这从性格心理方面加剧了人的信息异化。要解决信息社会的信息异化应该从个体层面的增强主体性及信息素养和国家层面的发展先进文化及促进信息的知识化、法制化管理同时入手,才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文化,并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行为。高等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较长时期来,人们注意到了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爱情文化的教育。任凭爱情自发生长和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往往回避它。这样就造成了爱情文化教育的欠缺,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在爱情方面的种种误区和盲区。由于缺乏这种文化教育,给一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来障碍和险滩。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爱情文化教育。加强爱情文化教育,构筑中华民族的人格长城,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metaphysics的理解已经远远背离了其"后物理学""元物理学"的本义,在今天,"形而上学"完全被异化为一个极具政治色彩的词语;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思维品质,metaphysics恰恰是中国人所缺乏的。在中国,这种缺乏导致了一种哲学元素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我们对metaphysics的正确理解,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中国爱情故事中缺乏爱情描写甚至缺乏爱情这一大前提下,从《豆棚闲话》的开篇文章为轴,使用典型案例和爱情的范围定义以小见大,讨论爱情故事中爱情缺失的现象和可能性,并以此来看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爱情故事中的爱情缺失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由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特点和现实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中最有凝聚力的部分是"情感"。随着一些高校的日益行政化和商业化,学生与母校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日趋复杂甚至异化。该文选取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与母校这对关系作为分析截面,总结列举异化情感种类并逐一分析,试图还原部分学生与母校间的异化"情感",反思大学文化中缺乏校园情感认同的原因,提出培养认同感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的异化,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出现了诸如《阿宝》、《促织》等诸多名篇。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在此题材下的有关爱情、复仇及惩戒这三个主题,并进一步揭示了在此主题下所包含的深层的社会意义和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9.
简·爱幼年的经历对其一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按照托拉康的"镜像理论",幼年早期父母的去世造成了简·爱心理上的"原始的缺失",使她停留在心理的"镜像阶段"而无法超越。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冲突造成了她人格的异化和分裂,简·爱这种自我建构的矛盾成为了其人生和爱情抉择的深层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1.
安?恩莱特在《聚会》中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由于爱的缺失而导致的悲剧命运,它呈现出现代文明中两性之间、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自我之间爱的缺失,表达了对家庭伦理失衡的忧思以及对健康家庭伦理的诉求。在恩莱特看来,“爱”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原则,是救赎伤痛的良药。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eros in relation to a sense of lack in Plato's Symposium. It starts from a sketch of the idea of fulfilment that is often found i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especially when it is connected to the sense of a good life. The term ‘fulfill’, consisting of ‘fill’ and ‘full’, implies a sense a lack and an action of filling. Filling the lack to the full is the image that is often entertained when a good life, or a good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he paper examines the similar image contained in Plato's Symposium, where lack is assumed as the precondition for love. One of the aims for love is to fill the lack; that is, to obtain the object of love. Three speeches in the Symposium, given by Aristophanes, Socrates and Alcibiades, will be discussed in turn. In doing so, three issues, in particular, will be discussed: the sense of lack, the object of love, and the aim for love. I suggest that instead of a straightforward solution to the predicament of love, a better way of understanding Plato's account of love through the three speeches is by understanding it as a dilemma, an approach taken by Martha Nussbaum. Nussbaum argues for Plato's hesitation in following Socrates’ program of the ascent of love, in which the ‘lack‐filling’ is guaranteed. The teacher's role is thus understood in two different ways. It is on the one hand, as the bridge between student and knowledge, and on the other, the revealer of the values of lack. The paper finally adopts a Lacanian idea of ontological lack to supplement Nussbaum's argument, taking up the often neglected values of lack in the Symposium,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紫阳民歌对人类爱情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描写,对人类的情感本质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在精神向度的追求上,紫阳人个性乐观、注重情感的过程,极少“苦情”的表达;在两性关系上,紫阳民歌突出女性的优势地位,封建宗法观念淡薄,这与其地域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爱情描写中非常少见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给我们描述了一群盲人推拿师们的日常生活、事业、友情、爱情。作者深入到作品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重描写他们之间的情与爱。但是盲人世界的情爱似乎与正常人有些不同,由于视觉功能的缺乏,他们在爱情的道路上多了些阻力,而作者并不是给他们制造阻力,而是力图解除阻力。本文从几个人物对性的不同态度和尊严的价值这两方面来探讨小说主人公的爱是如何受阻又是如何化解阻力的。  相似文献   

16.
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关注的焦点,而爱与爱的缺失是其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她的新作《慈悲》也不例外。依照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从爱的缺失、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女儿对母亲的依恋,以期找到奴隶下一代走出伤痛获得救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电影《色·戒》的艺术形象王佳芝为分析对象,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其命运可以得知:正是爱与恨的双向缺失和灵与肉的双重煎熬共同导致了生与死的残酷置换。王佳芝飞蛾扑灯式的灵肉冒险正是她爱的需要所致,因此她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爱天生就与侵略、死亡密切相关,王佳芝不幸用生命为此写下了一个悲伤的注脚。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冷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障碍,导致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理解、爱护,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积极性,使教师无法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以必须引起教师本人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晚唐艳情诗歌的兴盛,吴融在《禅月集序》中力倡诗教,主张颂美讽刺之道。批评虽然切中时弊,但是其本人也有绮艳篇什。吴融抒写艳情诗固然是受当时世风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仕宦道路上偷生心态的反映,同时不乏游戏之作。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由于各种媒介的强力介入,精英文化的意义逐步被消解,随着各类相亲节目的流行,爱情也被娱乐化了。娱乐化时代人类精神的缺失成了一个普遍症候,而媒介就是始作俑者,媒介时代爱情被娱乐至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