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肖志红 《海外英语》2023,(4):232-234
新文科背景下,深入推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德育无形,寓教无声,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内容。文章立足课程思政,以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为研究内容,基于目前高职英语思政教学现状,指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四个方面探析新文科背景下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欢 《海外英语》2023,(11):114-116
新文科建设突破了专业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学科建设的单一性,同时也对课程思政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教学理念进行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是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破与创新。文章通过概述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英语阅读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路径,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从专业教学出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变”“四改”“五提”优化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肖蓉 《林区教学》2024,(3):36-40
将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在思政建设中反映出新文科中新的思维、特征以及趋势,既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围绕新文科的内涵,在对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探讨新文科视域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建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培养将新文科特点与新经管优势充分结合的“又红又专”的新型经管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马建辉和张明新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凭借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洞察,探索文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给文科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该书详细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结合不仅仅是简单叠加,更是深度融合。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该书内容,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英语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新文科作为课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所构建的一种新的学科模式。推进新文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拓展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充分激发人文社科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本文立足新文科建设背景,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期推动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思想觉悟切实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持续性助力。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思政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等课程新政实施的背景下,“预本结合”成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涵,并形成了3个重要内容,即课程思政的“预本结合”、课程交叉的“预本结合”、课程体系的“预本结合”,最终达到民族预科学习与本科学习的思想融入、学业融入和文化融入,从而激发“预本结合”的原力,打通通路,赋能新技术资源。  相似文献   

8.
徐丽 《英语教师》2023,(10):135-137+146
分析“笔译2”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要强化价值引领,牢牢把握翻译课程的价值导向性,在确保学生掌握翻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笔译2”,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堂组织的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提出了高校文科创新发展的要求,对专业课课程思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普适性原则的问题日益明显。通过系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专业课课程思政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个人精神品格导向和专业与学科素养导向三个方面构建起普适性原则,并借助"课程+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系统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切实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日益凸显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新文科"的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发布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内部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环环相扣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索并实践在“新艺科”建设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结合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其作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载体,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平面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将思想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到专业技能课程中,作者从课程特点,教学设计、考核方法、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带动和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构筑“新艺科”,推动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为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我国在思政课程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旨在通过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场域,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回答了“怎样培养人”之问,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由刘莉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研究与改革实践》一书,  相似文献   

14.
吴纪梅 《广西教育》2022,(3):141-144
本文以“融合多种要素,通达多种能力”的融通式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时代本科文科教育中对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汉语修辞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案例,介绍了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成效,并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未来本科文科教育中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引下,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首先须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翻译家精神和翻译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深入探寻其价值内涵;以旅游英语翻译课程为载体,尝试构建“三层六面”模式;并从“三位一体”育人目标重构、“六面”课程内容重组、“三层”教学路径重塑、课程考核方式重置、线上慕课资源重建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潘妤 《海外英语》2023,(4):100-102
新文科建设提出了学科重组、学科交叉等理念,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堂上,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有效途径,将课程思政和高级英语写作课程融合,不仅能提升写作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该文阐释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和高级英语写作的课程需求,分析了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强化英语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高级英语写作的课堂设计两大方面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级英语写作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两者融合的可行性,为高校高级英语写作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供可借鉴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应加强学生德行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文章以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四个部分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探索思政融入点。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利用课程组的有机联系分步实现思政教学,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入点,探索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设计方案,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与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同向同行,专业课程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本载体。文化资源学课程建设的经验表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点,数字赋能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利用;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点,在实践教学中培育专业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审核评估为基点,结合通识课程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是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题中之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对于促进"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需要坚持目的性、规律性的基本原则,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原则,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化方法,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合理发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