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能量和动量是物理学中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是人类追寻“物体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和“物体相互作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两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或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个守恒量,而守恒关系又是自然界十分重要的规律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追寻守恒量”、选修3—5中的“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两节突出物理思想、体现物理教育功能的典型教材.  相似文献   

2.
所谓碰撞,是指两个物体经过极短时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各自的动量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正碰即对心碰撞,碰撞前后若无机械能损失则为弹性碰撞.我们先看看弹性正碰的基本规律.设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后速度分别为v′1  相似文献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但该实验最棘手的问题是 :怎样准确而又精确地测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通过测量小球水平飞行距离间接测其速度。该装置中轨道前端小支柱的调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两小球发生正碰 ,但是若小支柱不正 ,就会产生斜碰 ,无疑会对实验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 ,在小支柱的前后调节上 ,如果不能保证|OO′| =2r的话 ,对被碰小球的水平距离测量将产生较大影响。2 0 0 0年全国高考第 14题撤掉小支柱 ,直接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 ,…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节中,教材提供了三种探究方案,本自制教具主要解决教材案例二中不容易保证对心碰撞、最大摆角不容易定位测量、碰撞前后瞬时速度计算繁琐等问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低成本材料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论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证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碰前的速度分别是v10,v20,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分离后的速度分别是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7.
“碰撞”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要求仅限于一维正碰,碰撞的特点是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相互作用内力非常大,可以不考虑外力对物体碰撞的影响.“碰撞”问题所应用的基本定律就是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然后再根据碰撞的具体类型有选择性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的“碰撞”习题具有立意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判定两个物体碰撞后可能出现的状态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既要考虑到一个实际的物理过程可能受多个物理规律的制约,还要从具体问题入手看这个物理过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概括地说,解决碰撞问题要体现下述的四条原则:1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即P1 P2=P′1 P′2;2物体碰撞前的总动能应大于或等于碰撞后的总动能,即Ek1 Ek2≥E′k1 E′k2;3若物体碰撞后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前面物体的速度(不穿越),即v′后≤v′前;4若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体只能碰撞一次,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碰撞。例1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很多参考书将白纸的摆放位置叙述为“在地上铺放一张白纸”;而“2000·全国物理卷”的实验中,将白纸的摆放位置叙述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即白纸“平铺”。一个是“在地上铺放”,一个是“平铺”,两者有什么差异呢?众所周知,在《验证动量守怛定律》的实验中,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利用平抛的知识求出的。实验过程中,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如果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则空中飞行的时间t也就相同,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v等于它们飞行的水平距离s与空中飞行时间t的比(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碰撞过…  相似文献   

10.
结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1和2,若物体2原来静止,物体1以速度v1向物体2运动,则发生弹性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v'1=0,物体2的速度v'2=v1即通过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交换了速度.现证明如下: 证明:设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由于是弹性碰撞故系统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  相似文献   

11.
刘权 《物理教师》2014,(3):26-27
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守恒.根据这个特点,可提炼出另一个不变量:碰撞前后,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通过实例说明这个不变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IS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和判断小车的动量在碰撞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未充分运用DIS的绘图功能,使得实验结果欠缺直观性。通过分析小车碰撞前后速度变化量大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以三次不同质量组合的碰撞实验为例,运用DIS绘图功能对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验证,从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在此种数据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的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辨听声音》之后,在同学们已认识了不同物体会发出不同声音的基础上,关于声音的又一探究主题。教材按照“提出问题-获取事实-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应用拓展”这一发现式探究活动的程序组织内容,共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自制小乐器。  相似文献   

14.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15.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教科书中安排了2个室外探究实验,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明白物体吸热主要和物体颜色、表面光滑度、阳光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但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的实验存在成功率很低、获得的数据不准确、实验结论不清等问题,笔者通过改进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8.2"速度的变化".)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其前后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用变量来描述的数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对变量的形成已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在第七章第6节安排实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对静止物体的功和物体速度二次方成正比”的关系,从而推知物体的动能可能包含“速度平方”这个因子,而没有得到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这里提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社)中提供三个参考案例,都不太适合做学生分组实验,因此有很多教师就干脆将探究性实验改成验证性实验,直接给学生提供老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利用平抛运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9.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20.
1.建立模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以初速度υ1去碰撞静止的物体m2,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称为“一动一静”完全非弹性碰撞. (1)基本特征碰后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