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戴春阳 《家教指南》2023,(5):113-124
讨论敦煌早期开发,绕不开《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从孔子编《尧典》与性质可知,“三危”出自神话传说,与“帝尧”所控疆域无关。近年陶寺古城、石家河文化分别被学界公认为可与“尧都”和“三苗”对应。从考古学角度观察,“帝尧”数百年间始终偏居于晋西南一隅,据《尧典》而索三危必然无解。而“三苗”在与中原地区王湾三期交流的过程中被后者融合、替代。《尧典》所言“窜三苗于三危”本就虚妄,依此索骥,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对它的研究绕不开它与《尧典》的关系。一般说来,任何历史事件在进入史册以前,都存在一个口耳相传的阶段,我们应该把事实和书写区别开。具体到史前史,我们尤其不能带着文明的偏见,歪曲文字成熟以前的种种人文现象。从地下考古的成绩来看,《尧典》所载尧舜禹的时代是基本可信的;其文明程度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低下。反映诗歌舞合一的“诗言志”由一个熟练掌握这种高度文明的史前历史人物说出来,完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庆学运动,经历了从学边缘重返中心,到从学中心重落边缘的发展过程,而《红岩》的革命叙事与“绣花鞋”故事的“民间叙事”,则分别表明了重庆学运动革命化与历史化的可行性限度,显示出地方化资源对于区域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化的发现和研究历程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受出土材料性质和质量的制约,各阶段研究的内容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在红山化的年代和分期问题上主张“西水泉期”和“东山嘴期”两期说,两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中原的半坡一庙底沟化和半坡四期化。认为以西水泉和东山嘴为代表的两种遗存反映的是红山化的历时性差别,而不是该化的地域类型上的差别。关于红山化的来源,族属问题需做进一步的论证,“玉器时代”和“玉兵时代”概念不能成立,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的发现,表明红山化在中国明起源和中国明形成的进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相似文献   

6.
论史前东北西辽河地区古文化发展特征及其历史分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兴隆洼化至红山化前期,是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这一时期,本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与中原等地大体同步。细石器传统和之字纹平底简形罐是本区最基本的土化特征。红山化中、晚期,是本区的铜石并用时期。较早地出现于红山化社会中的崇龙、尚玉、郊天、祭社和宗庙崇祖的古礼传统,既是后世三代礼制明产生的直接根系之一,同时也是后起的北方民族崇龙习尚和萨满祭天礼俗的直接思想化来源。从夏家店下层化开始,本区进入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化是与夏、商之际中原地区国家发展进程大体同步的早期方国,但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化中心地位的奠定和这里远离传世献史料记事的中心范围,故其历史便由于史载阙如而长期淹没无闻。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西辽河地区的古化发展,失去了当初明中心区域之一的重要地位而逐渐地沦为化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7.
以《尧典》为代表的诗学时代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言志”时代。《舜典》之“言志”产生于祭祀过程.“志”指一种宗教文化情感;春秋时期“道志”诸说产生于人与人的社会交际氛围,“志”一般指称人的世俗文化理念。“志”的指向主要在群体,在他者;但这并不是说“志”排斥主体之情,“志”中也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文章理论中,“言志”与“缘情”、“明道”与“尚文”呈现了双峰对峙和双轨发展的趋势。在这些理论的影响和渗透下,文章创作也呈现出双向轨迹。本文就谈谈秦汉隋唐文论的双轨发展。“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诗以道志”(《庄子.天下》)及“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等是我国较早的文章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盐业有悠久的历史。《太平御览》引《世本》曰:“宿沙作煮盐”。宿沙,相传为黄帝臣,以煎煮海盐而资民食,可谓制盐的一位先驱者。《周礼·职方氏》载:“东北曰幽州,其利鱼盐”;《管子·轻重甲》:“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封于营丘,以齐地饵卤,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河北沿海地区,古代属燕,又是幽州所在地,山东是古代齐地,可见河北、山东等地的盐业生产在周代已有发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实行的“官山海”、“正盐荚”等发展盐业生产的政策,为齐桓公的霸业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实行盐铁专卖,在盐产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 ,中西方有不同的看法。《尚书·尧典》认为“志”是文学艺术的本源 ,《乐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志”的产生乃人心感于外物的结果。本文就《乐记》对“诗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已存在着环壕和非环壕聚落之分,这种情况表明,燕北辽西地区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社会分层现象。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一带的聚落形态发展出现了中心聚落,与此相适应,本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开始步入古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家店下层化大约是公元前2300-前1000年左右,在燕北辽西一带发展起来的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明,它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虞夏殷商之际,中国北方地区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国家和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夏家店下层化形成之际,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化发展面貌,产经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当其晚期发展阶段,曾经与后起的夏家店上层化有过一段共时关系,由此导致阴河至羊肠子河一线分布密集的城堡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皖北淮河流域是我国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丰厚的道家文化历史资源、流行广泛的民间艺术以及自觉的民俗活动共同诠释了本区域道家文化在我国道家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道家文化资源和道家文化精神在本区域文化旅游中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将有利于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整合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改变皖北旅游业的冷现状。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存有古老的建筑和各种历史文物,承载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在教育学学科视野中,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空间蕴涵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面对旅游开发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古村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种疑惑,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研究不仅肩负着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与扬州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城市历史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化内容的重要标志。扬州是一座有2487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化名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尊重城市历史化遗存,处理好现代建设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古代化与现代明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研究存在机械论倾向、神经生理学倾向、普适主义倾向、学科方向模糊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深刻的文化转型。心理学研究应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这是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和中国心理学学科健康发展、实现心理学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必然要求。但心理学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要能遵循基于中国文化与历史背景选择研究题目和研究方向等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审美文化虽古已有之,但其全面兴起却是现代事件。审美文化的兴起有着深刻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导致的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日益普遍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产物,是传统审美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深刻产物。本文将梳理审美文化由传统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的历史轨迹,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二者的异同作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面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中国社会一方面要面临传统文化的失却所带来的民族文化心理与精神危机,更要同时面对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的异化。因此,启蒙主义文化变革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激起了人文主义思潮对其极端性的补偿与救赎。并且,这种人文主义倾向一直流脉不断,在文化与文学场域的边缘,艰难、寂寞地制衡着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在20世纪历史现代转型的复杂历史语境之中,很多作家都产生了人文性的自觉,从而抵抗历史功利性发展对社会现实和人的生存状态产生的异化。因此,新文学中呈现出了丰富、斑斓的人文主义倾向的文学样态。新文学的人文主义倾向可分成六个范畴,通过对典型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可以剖析不同的人文主义文学样态在面对不同的历史价值维度缺失时所彰显出的救赎向度。  相似文献   

20.
慕容鲜卑为东部鲜卑的一个分部,是东胡的后裔。该部迁居辽西地区后,在鲜卑杰出的领袖人物、军事家、政治家慕容廆及其子慕容皝的领导下,积极地吸收中原传统的汉文化,迅速改变了本民族原来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慕容廆尊王攘夷、劝课农桑、发展教育、设置郡县、安置流亡,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辽宁地区开发、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