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三所录《折杨柳》的作并非戴叔伦,亦非宋人何汶《竹庄诗话》所言之窦巩,而确应为杨巨源。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都同意,诗话之体最早创制者为北宋欧阳修,其《六一诗话》为名实相符的滥觞之作。但是,诗话这一文体的名称并非肇始于《六一诗话》,它最早出现于讲唱文学作品的名称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在还无法查考该话本到底出现于唐还是宋,但可以肯定它的萌生至少是不会比《六一诗话》晚,况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跟唐以前的变文中“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无非是说明“诗话”这种体裁最初是一种通俗的口头文学,后来的文人学士移用来作为一  相似文献   

6.
《古诗》,或称《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实际上,文学史上最早对《古诗》进行深入探讨的,当首推《文心雕龙》。刘勰以“五言之冠冕也”论《古诗》在五言诗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以“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论《古诗》的艺术成就;并依据“阅时取证”、“比采而推”的科学思路,辨析《古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文心雕龙》的相关认识是深刻,甚至是经典性的,是研究《古诗》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王夫之《姜斋诗话》和叶燮《原诗》的诗论。比较的重点是两家诗论中的“迎、触、合、理”等核心观念。文章也征引相关的西方文论,以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9.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常州是一个人极盛的地区。在诗歌方面,形成了“常州四子”、“毗陵七子”等不少作家集团。在这一时期,常州诗坛上另一惹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涌现了大量卓然成家的女诗人。胡楷《历代妇女作考》,有清一代,常州阳湖、武进两县的妇女诗词集就达一百二十六种。而王采薇就是常州女诗人中较早被人关注的一位。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王采薇诗中“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尤为激赏,称之“皆绝妙也”。(《随园诗话》卷五第六十条,人民学出版社,1982)而王诗中这一名句联,不仅为《随园诗话》卷五、《北江诗话》卷二、及《然脂余韵》卷一句,而且祖袭众多,产生了一定的学影响。可惜这样一位天才女诗人竟于二十四岁早卒。虽然王采薇《长离阁集》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关于她的生平,一向缺乏系统的介绍。笔兹就目前掌握的献材料,考其生平大略。  相似文献   

10.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1.
上古文学只有口头形式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歌谣的文体属性为诗,是没有异议的,而神话传说在文体方面却陷于无所归属的状态,原因就是通行的观点认为必先有文字,然后才有散文,故我国最早的散文是商代的甲骨文。这种看法显然割裂了口头文学阶段与书面文学阶段的联系。事实上散文也有过口头形态,古代神话传说就代表着口头文学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甲骨文时期,还有铸于铜器、书于简帛的散文,散文已经脱离了萌芽状态。只有字句而不成篇章的甲骨文只是当时散文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主要特点及内容可以称之为占卜文。  相似文献   

12.
今人但知白话诗的尝试者为胡适,却未必知道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掌旗人,也是白话诗的有力倡导者与写作者,更重要的是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实为中国白话诗最早的试验园地。陈独秀始终关注中国新诗的发展,直至晚年于狱中还对此发表过重要意见。然近年兴起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对之却多存偏见。不矫正这偏见,不仅难以公正评价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也难以公正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最早出现也是最早趋于成熟的文学样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人都能正确鉴赏诗歌.即使是水平较高的文化人,想获得好的鉴赏效果,也不能没有必要的训练和指导.鉴赏诗歌第一步要弄懂"诗家语",接着是以意逆志,进入意境,最后注意品尝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话汇编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一是专家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二是综合性诗话汇编之体的承传。之中,又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承传的不同。诗话汇编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古文理论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柳宗元的诗歌理论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他的诗论涉及到了诗歌的性质、作用、诗人的品德修养及诗歌形式凡个方面,不仅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进步性的倾向。同时富于切实的现实意义,是中国传统诗学中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的、十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8.
沈从以给他留下深刻烙印的湘西作为背景,在他的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诗意朦胧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对爱、美和生命的赞颂。他从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里汲取了创作的灵感,选取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物作为题材,追求语言上的简洁、含蓄、平实、朴素,以超常的恒心和毅力进行创作,并本着经济、妥帖、恰当的标准进行修改。从而构成了他小说的特色:清新、自然、朦胧、诗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介绍和分析,从美学角度对文本《葬花辞》的三种英译本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既要音美、形美,还要意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相似文献   

20.
诗话汇编是诗话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诗学批评的一种新体类。叙录宋代存、残、辑、佚的近二十部诗话汇编,用事实摆出宋代诗话汇编发展的轨迹,不难得出诗话汇编成立于宋代的结论。诗话汇编之所以兴起于北宋,至南宋达到高峰,诗话的迅速发展是内因,宋型文化的推动和雕版印刷事业的发达是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