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与教师教研或座谈时,一些老师讲了许多学生向他们反映学习数学的感想,老师讲的题目,他们基本上能听懂,但往往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做,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终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对问题的反思、总结,积极探究,拓宽思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3.
陆敬松 《成才之路》2014,(15):62-62
正教育改革的推行和深化,凸显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地位,使得先进的数学课堂呼唤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笔者认为要做好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预习、自学方法指导预习也称为自学,就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把要学的内容学习一遍。在预习过程中,如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把它标出来,以便在听课过程中重点听这个地方。也可以在课前就请教老师或和其他同学互相讨论而加以解决。自学能力是每个人终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高中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他们也曾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基础差,有的人认为是学习方法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下面我就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琼 《时代教育》2012,(12):133+15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我学习。有许多老师在小学阶段并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学,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数学"学困生",让他们脱困乐学,既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优越了没有什么压力,凡是当老师的近几年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大大不如前几年听话。他们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爱做小动作、用心不专,课下不会预习、复习和总结,这样导致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难开展。于是很多老师一上课就会不由自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由此看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方法不得法,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预习非常重要.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  相似文献   

12.
李守仁 《考试周刊》2013,(18):54-55
不少中学生常常发出感叹: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遇见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问题在哪里?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也是苦苦寻求答案的问题.其实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差,实际上是数学学习能力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谈谈看法。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数学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数学能力.有的学生轻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连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都说不出,面对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束手无策,却总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这样或那样的技巧,殊不知这是他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所致.要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金娥 《教师》2011,(10):81-81
研究教学必须从研究学习方法开始。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教学方法指导:一、教会学生预习初中学生预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方法是阅读教材,开始可以引导学生看书。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也就是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数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事,必须有量的的积累。那么,初中生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呢?1.从课堂做起。首先课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会很难接受,课堂不专心就会错过老师讲的重点。不做笔记课后就难以复习,老师都是有一定经验的,不是重点老师不会板书出来,因此我们要把这些精华记下来。课上的思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节课都没有任何思考,那么这节课  相似文献   

15.
吴韡 《生活教育》2008,(11):60-60
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课前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学们如果只听老师讲课,而不预习,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老师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25%:如果先预习,再听讲,就能记得所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了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呢……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及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我认为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  相似文献   

17.
夏建平 《教师》2013,(14):67-67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1)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惰性,从小都没有一个良好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上对老师的新课内容会存在很多的知识障碍,学习往往变得被动,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2)课上没有专心听课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确实不高。他们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关系,课后我可以看书。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肯定有困难,那么如何消除学习数学的各种障碍,提高数学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还需要既动脑思考,又动手练习,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26):38-39
预习是在课前阅读教学内容,了解其大概,做好功课,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它属于课堂学习中的提前准备,同时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预习的影响下,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内容,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思维发展能力,渗透到内隐思维和方法中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基于此笔者就针对课前预习进行了扼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是借鉴了荆志强老师的做法,尽可能布置前置性作业,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预习,这个预习要做到从根本入手,要布置具体的预习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讲,实在讲不出来了,老师也不要着急,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就下去转一转,看看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