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揭示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使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标准理论,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关于社会有机运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复杂巨大的有机系统,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人本性、拟人性、动态性.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系统科学相吻合,对认识当代社会建设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建设遵循系统性、主体性、自组织、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机统一体,具有整体性、再生性、实践性、主体性等特征.社会有机体结构理论蕴含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高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考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得到相关启示:要重视校园环境等物质因素的熏陶功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要重视社团组织建设;要合力共建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了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系统观探析朱梅珍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一大特色。马克思和列宁在描述社会特征时,都曾多次称社会为活的有机体,即有机系统,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人类社会这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的一般结构,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系统的普遍本质及...  相似文献   

7.
受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许多思想家把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孔德和英国的斯宾塞,还有后来的马克思等。虽然这些思想家关于“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各有差异,但他们的思想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生物有机体来研究。受这种思想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马克思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和自然界这两个前提出发,对社会有机体作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启示我们对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建设的思维突破在于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实证哲学社会有机体论及思辨哲学社会有机体思维的精神精华,在实践原则优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该思想具有实践性、整体性、辩证性等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一生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立于时代高度阐发该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也有助于我国社会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性构成部分,要使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蕴涵丰富的社会系统论思想,唯物史观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而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这方面也有新的建树.他从"天演"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视角,运用西方社会学的社会机体和谐理论,就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机体、社会根基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社会机体和谐的核心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社会根基的和谐则是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但无论是社会机体,还是社会根基,都是在不断调适与会通的动态过程中逐步达到和谐的.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阿奎那在修改早期自然法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社会思想。他强调人天生具有社会性,以此解说人类社会的起源;他认为,人天生是不平等的,以此来论证现实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他提出一种社会有机论,以此说明个人从属于社会,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阿奎那的社会思想反映了当时基督教以及西方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视域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点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本身有着深厚的政治学意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政治系统工程,它需要政治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政治运行机制的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社会机体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这三大政治理论作支撑,还需要社会活力激发机制、价值资源配置机制、社会行为调控机制、“四位一体”协调机制和党的领导保证机制这五个政治运行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设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是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优化教育生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态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同。学校生态环境的优化,就是宏观调控校内外各种环境要素,使之处于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最佳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与整体创新。教育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就其本质特征、内涵以及实现步骤和手段而言,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展望并描述的共产主义是一致的,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当代阐释.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对社会生产的基础作用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并借由“发展成果由人们共享的问题”将二者联接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理论的一大创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之决定力量及最终目的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人之观点的精妙阐释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