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政党是由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近代才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政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性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亦不同。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大政党。笔者想从分析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入手,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
厘清“最广大人民”所指,有利于我党扩大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厘清“根本利益”所指,有利于我党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议一议:以实例说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P.711.解题思路:本题属举例说明题,要答的是政党与政权的关系,要求用实例说明.解题办法可以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发言.2.解答:由学生归纳要点.具体如下:①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在现代,各国一般都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据最近资料公布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由政党执政.资本主义国家由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可见,政党与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时期党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问题,涉及到理念、政策和行为三个层面。只有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又把这种理念具体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把代表人民利益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 ,阶级和阶层状况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党、国家、阶级及其它政治集团或组织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我们党过去领导人民干革命 ,要正确认识当时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分清敌人和朋友 ;现在领导人民搞建设 ,同样也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了解各阶级和阶层的经济地位、利益要求 ,以便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阶级和阶层的关系 ,团结和动员各阶级和阶层的亿万人民群众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此可见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大的转型之中,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广收门徒,既互相辩难,  相似文献   

7.
一、政党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阶级性质。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政党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其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8.
在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中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核心问题。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性质和目的的要求 ,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课题。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性质和目的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代表一定的阶级并为其利益服务的。政党的任务就在于组织、领导本阶级及其他可以依靠、团结的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所以一切政党都具有鲜明的阶…  相似文献   

9.
马武刚 《文教资料》2011,(25):104-105
马克思主义立场即马克思主义捍卫无产阶级利益的立场。无产阶级在当代的衍生概念泛指社会中所有处在弱势地位的阶级、阶层或分工集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捍卫无产阶级利益,在当代体现为捍卫弱势群体的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0.
政党政治也称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政党政治是属于与君主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是掌握国家政权和进行政治管理时,必须由政党参与.政党则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最积极的活动分子,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的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而围绕着夺取或巩固政权所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了一大批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职业政治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所以,政党政治也可以说是政党代表阶级,政治家代表政党来行使政权、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党执政的宗旨、目的和应有的价值取向,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体现。树立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工人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存在前提、执政宗旨的体现。在现实中实现先进的执政理念,必须始终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恩想,努力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合法性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对统治当局及其实施政策所持的态度,是说明执政党执政能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其稳固执政的重要因素,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要求执政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执政的绩效基础;发挥利益整合作用,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拓宽民众的意愿表达渠道;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历史定位属于革命党,中心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同时,在局部执政的区域又是执政党,又必须履行执政党的相关职能。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局部执政和执政包容性思想的探索实践,尤其在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农民和农村、执政包容性等问题的认识上,有它独特的见解,为后来转到全国范围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仍然还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党的建设理论和反腐倡廉思想,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腐思想,建立和健全反腐防变机制,创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从简单的轮廓、个别的概念逐步发展形成系统而完整的概括,并且在涵义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了以“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及“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内容的执政理念.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实践过程中,我党执政理念的三个层面均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推进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执政文化发展往往规定执政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决定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实践。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在履行执政使命、完善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所担当的政治责任等都会从它的执政文化发展中表露出来。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着党的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建设、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从党自身览强有力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并加强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治党方略;要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由"以党治国"向依法治国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9.
和谐党群关系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人民对党领导地位的拥护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的需求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绩效与人民共享执政成果的内在统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反之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石;协调多元利益,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核心;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的优良党风能够促进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引领社会的道德取向,这是执政党党风建设最大的社会价值,也是执政党党风建设对于社会的正能量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如果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突破口,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就能够充分发挥党风建设的正能量作用,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