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八七会议”后的陈独秀,心态复杂。他有冤屈和蕴怒,不与中共新的临时中央合作。蛰居上海,写了许多文笔犀利的杂文,揭露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同时又向中共中央上书,对党内瞿秋白的左右派暴动路线提出忠告,后来的事实证明陈的忠告是有远见的。陈拒绝参加“六大”,但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方针仍高度关注。在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宣传策略发生争论,并在检讨大革命失败与当前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意见相左,导致与中共最后的分手。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3.
中共早期组织虽然主要创建于城市,但是"乡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却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其间,中共早期乡村组织为革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湖北作为中共早期组织比较活跃的地区,其乡村人口的流动为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量乡村人口入城求学、务工等,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又回到乡村利用传统社会网络发展组织。这样的传播方式虽使中共早期组织在湖北乡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弊端是组织根基不够稳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派遣大量党员下乡对乡村党组织进行监督、改造,稳固了组织根基,确保了党内思想的同一性,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半工(农)半读"教育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工(农)半读"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背景下兴起并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对改变我国单一的全日制教育结构作了可贵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改革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及教育与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但它在"左"倾思想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两度夭折,其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中央的领导,确定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战略方针和斗争任务,同时,明确地认识到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标志着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飞跃,使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掩盖着的另一种"左"倾主义倾向,以至于给以后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了国家经济、人事体制的原因外,还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人的规格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高校考试评价体系中出现的"划范围考试"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左与右本是用来表示方位的,后来人们借左与右来表示某个或某些人的政治倾向和态度.右派是指政治上的保守派,而左派是政治上的激进派.左派和右派这些标记还成了革命运动内部思想意识偏向的衡量标准.我党历史上革命派内部的"左"倾表面上是非常革命和激进的,但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的冒险主义思想倾向,所以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左,故而加引号.  相似文献   

8.
经学从现代教育体制淡出,这不仅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场革命,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事实上,蔡元培正是民国初年"废经"政策的主推者,也是1935年"读经问题"大讨论中的代表人物.蔡氏作为一位典型的晚清儒学士大夫之所以放弃忠君、尊孔,转而接纳西方价值与学术,正是因为接受了由严复改造的进化论,而进化论背后则蕴含功利主义的伦理学立场.在此立场上,蔡氏否定了传统经学作为常道或"中体"的先验价值预设,主张经学与其它一切中西学术都必须接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检验,只有在结果上能够"益己益世"的学术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比较,他认为经学无论是在内容的完备性还是在形式的系统性方面都比不上西学,因此,中国在教育上应该实行"废经",全面接受西学与西方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解读中共历史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认识,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先领导和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理所在,有助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本质中抽引出来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判断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坚持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对"双师型"教师及其界定有明确的表述,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策略是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认定标准,规划"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生涯,健全人事聘任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创新考核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九月来信”是中共早期历史的一份重要文件,但长期对此的作用认识不足。文章披露了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前后毛泽东与朱德等的分歧及原因,论及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对此处理的失当之处,说明了中央“九月来信”的产生经过、主要内容和落实过程,认为:1.来信成功解决了四军党内的团结问题,为朱毛红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毛泽东后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必要条件;2.来信第一次用中央文件的方式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3.来信为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与纲领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至今仍具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靓妆频道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大力推出的付费电视频道,但是开播至今其客户量鲜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其缺乏专业性、前瞻性和高超的市场整合能力,要突破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必须在客户确定与市场定位、内容制作与时间安排、市场推广与品牌意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政会"(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组织.1924-1928年是中政会的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政会由创立时的仅向孙中山本人负责的政治咨询建议机关发展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最高政治指导机关,其地位明显上升,职权有所扩大,作用日益突出.中政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由于有共产党人的参加,对于推动和促进革命的深入发展,稳定和巩固北伐战争的成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革命失败后,中政会则完全蜕变为国民党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和高校录取率的不断提升。但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却持续走低,大学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有限的教育资源受到稀释。与此同时,来自其他地区的教育服务也不断提出挑战。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冲击下,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以高校评鉴为基础,旨在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大学"退场机制"。目前,江苏省正处在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关键时期,从高校数量、生源情况与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来看,与台湾地区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及后续的政策措施对江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高教强省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发表标志着"后罗宾斯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是英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后罗宾斯时代"的大学拨款委员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其职能范围得到扩大,角色定位变得更加积极。但是,由于管理机构的调整,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实际控制力与影响力较之从前大为减弱。这些转型模糊了大学拨款委员会最初作为"缓冲器"的角色定位,降低了其在英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力地位,为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最终衰落埋下了伏笔,也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教授委员会”在现代大学治理中的性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一含在学术事务上有决策权的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成为高教界关注的焦点。按基本定位及基本功能,我国大学的教授委员会分为决策机构、咨询机构、由学术内行管理学术事务的机构三种类型。探讨教授委员会发展的趋势,完善教授委员会制度,旨在从大学治理的角度保障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自主权,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二胡亦称南胡,深含乐器的变迁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二胡艺术的"苏南现象"的形成受到了江南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它形成的时代契机,再加上苏南二胡艺术家的推广传播和大量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让二胡艺术有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及其技法表现特点,充分显现了苍凉的胡琴和柔婉厚重的江南文化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苏南现象"。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消费振兴之源,稳就业是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给社会就业带来的挑战,从扶持民营企业、培养高端人才、促进创业就业、发展新业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用工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房东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开发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农民致富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满足了部分农民增加收入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仅仅是农民生活的一种经济补充,不可视之为农民增收的唯一来源,更不可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亮点"工程,其自身有着无法克服的发展瓶颈。科学规划、综合整治、稳步发展无疑是保证"房东经济"良性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