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申远  陈牡丹 《江苏高教》2021,(12):76-79
中国"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在逆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境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全球投资贸易循环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重新调整策略,需要总结和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析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环境因素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演化中的影响机制,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双循环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主要从全球经济衰退、国际经贸摩擦、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等视角研究双循环的背景,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及其辩证关系等角度把握双循环的内涵,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分析推进双循环的困境,从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两方面探索实现双循环的路径.今后,要注重政策理论化与理论政策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结合,加强对内外循环有机衔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观念基础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跨过大众化门槛之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国民“全球就业能力”(跨国就业、跨文化就业)为核心的“新国家生存空间”理论,以此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观念基础,建议采取以“政府逐步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的“教育民营战略”和“全面开放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共享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战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我国亟需加紧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及探索的步伐,进而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通过梳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现实逻辑,打通当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国内外各环节中的堵点,制定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体育品牌影响力,实现体育用品出口领域多元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作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部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具备启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客观条件;其内在逻辑在于开放引致竞争的生产率筛选效应和学习效应,以及制度创新带来的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即现阶段再过度依赖对外开放反而会加剧国内市场分割,阻碍国内经济的流转畅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出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采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替代要素,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贸易逆全球化发展和新冠疫情蔓延的双重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为了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2020年5月,中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充分发挥我国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针。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终端,在普及化发展的进程中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新的使命。因此,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赋能内循环发展的同时,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基于Leslie模型,通过对2020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师资和校舍等教育资源需求进行靶向性预测与配置路径探讨,以期从供需两侧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统筹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在促进国民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依赖“人口红利”向依靠“人才红利”转型,进而深度推进“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服务贸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优势。面对开放创新的挑战和对国际化服务贸易人才日渐增长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前瞻性地将自身的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开放创新和教育国际化嵌入到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中。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全球服务贸易将带动高职院校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然而目前高职教育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还很缺失,我国急需针对全球服务贸易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提出提升我国面向全球服务贸易高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开放发展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进而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开放,同时具有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继续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不断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掀起新一轮企业跨国并购浪潮 ,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文章在对当前全球跨国并购最新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引起全球跨国并购急剧增长的内因和外因 ,从而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迎接全球跨国并购浪潮 ,以及更好地推行“走出去”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脱欧给英国国际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英国政府于2019年3月发布了《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报告.2020年偶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英国政府又及时调整推进策略,发布了《2021国际教育战略升级——支持复苏、驱动增长》报告,旨在有效推动英国国际教育从复苏转向可持续增长,确保2030年英国国际教育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巩固和扩大英国国际教育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到《2021国际教育战略升级——支持复苏、驱动增长》的推进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国际教育内外生态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毕竞是一个错误概念。在自然资源中,从原材料来看,有相当程度的难以循环性;从能源来看,在地球生态系统内根本就没有循环性可言;仅以环境要素出现的资源,就更加不可轻言循环。建议以“节约型经济”取代“循环型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节约型经济含有生产的集约化即资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义,同时还有适度、明智地消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循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  相似文献   

12.
"马路经济"是普遍存在于我国众多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在解决就业、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在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阐明了地方政府与"马路经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借助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与经营者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解释了为何现阶段规范管理是地方政府对待"马路经济"的主要对策,并为地方政府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策略来改变模型均衡进而影响经营者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退民进”曲解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有进有退”的原则,削弱了国有经济控制力,取消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违背市场规律,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生活,诱发了众多新的经济因素,其中包括由各种考试带来的消费热潮。本文对考试经济的特征和原因等进行了客观的介绍,并针对考试经济存在的弊端和危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从理性的角度对待考试经济这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而终身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九十年代的"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被誉为"新经济".美国新经济的形成,得益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虽有不同的道路,但也有共同的规律,可以从美国"新经济"中获得启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假日经济,掀起你的盖头来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法定休假期间出门(国内或国外)旅游、度假、休闲等消费行为,并由此引发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特定经济现象。 据统计,去年“五·一”节放假七天,当时有4000多万人出门旅游,旅游收入超过181亿元人民币,让经济着实火了一把。在“十·一”黄金周中,“假日经济”又唱了一台大戏,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联合调整查结果显示:在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共接待了5982万人次的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实现230亿元,人均消费支出384元,创历年长假之最,  相似文献   

18.
“政治”和“经济”的古今词义大相径庭,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化,词义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9.
考试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考试经济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运行机制对于提高经济效率至关重要。建议在认同考试经济的基础上,严厉惩处考试经济领域中的“地下经济”,建立和完善在法律框架内的立体监督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作为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果的文化产业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迅速崛起,并渐已成为国家、地区的经济支柱和龙头,它的崛起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了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而且还催生了文化经济时代的快速降临。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的现代性倚重,进一步探讨文化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发展态势和内在本质,不致因为我们的主观盲从陷落于某些认知上的误区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