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六节"振动"中安排了一个描绘振动图像的实验:把钢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缚一支蘸有墨水的毛笔,拨动锯条时,毛笔的振动可看成简谐振动,调节毛笔的位置使笔尖刚能接触到放在它下面的一张纸片.如果在毛笔振动的同时,沿着垂直于笔尖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片,在纸片上就描出一条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笔尖的位移随时间呈周期性的变化.(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积30年教学体会,倍感做好摩擦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1 使弹簧秤静止,以便观察  图1中弹簧秤竖直固定在铁架台(或其它静止的部件上),细绳绕过固定的滑轮一端连着木块A,一端系在弹簧秤下端的弯钩上,木块A放在水平长木板B上。长木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图1 使弹簧秤静止的摩擦力实验装置1.1 静摩擦力的演示用F力向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向右运动了一小段距离X1后停止下来,这时由于细绳的牵拉,弹簧秤中的弹簧也相应伸长相等的长度,故…  相似文献   

3.
上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六节“振动”中安排了一个描绘振动图像的实验:把钢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缚一支蘸有墨水的毛笔,拨动锯条时,毛笔的振动可看成简谐振动,调节毛笔的位置使笔尖刚能接触到放在它下面的一张纸片。如果在毛笔振动的同时,沿着垂直于笔尖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片,在纸片上就描出一条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笔尖的位移随时间呈周期性的变化。(如图1所示)此实验的不足:①锯条振动时,毛笔头上的墨水易四处飞溅,毛笔头易变形,线条过粗且不均匀,导致图像欠佳。②毛笔头与下面的纸片存在较大摩擦,使振…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相似文献   

5.
笔者设计出一套实验室供电新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将引入实验室的单相电源线,经过双刀单掷闸刀开关,引上天花板,然后沿教室纵向分成平行走向的两对干线,并固定好。 取长约1.8m(视教室天花板的高度酌定)宽6cm、厚约2cm的长条木板,刷上白漆。然后在其一端钉入一枚直径4mm的粗元钉,其外留长度不小于4cm。在靠元钉一端板面上,固定好多孔电源插座(板)和长方形保险丝盒,接好电线。该电线宜用胶皮硬导线,紧固在木板上。电线长度应超过木板30~40cm,超长部分绕成螺旋弹簧状备用。木板的另一端装上铰链。整个木板装置如附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刘颢  徐细雄 《物理教师》2011,32(6):44-44
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同学甲把一块上表面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上表面的一端放上一质量为m的光滑木块,然后用水平恒力F把木块拉到长木板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7.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_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了1/3v_0。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相似文献   

8.
1 箱体的制作 用木板做成长55cm、宽35cm的普通木箱,箱盖上的面板必须嵌在推糟里,需要时可抽出反插。将两根长约80cm的“一次性输液器”塑胶管分别做成U型管固定在箱盖面板的反面。一根注入有色水,一根注入水银(注入水银的U型管只能固定一端,另一端必须是可以活  相似文献   

9.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原则是:一要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二要创新,以加大高考的效度和区分度.下面举出几例物理创新实验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动摩擦因数测量的创新实验 例1为了简单测量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标记弹簧自由端位置O,将小木块接触弹簧自由端(不拴接)并使其缓慢移至A位置,如图1所示. b.将小木块从静止开始释放,小木块运动至B位置静止.  相似文献   

10.
例1在研究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粗糙长木板的一端固定在铰链上,方铁块放在木板上,开始木板水平放置.当木板慢慢向下转动,即口角逐渐增大时,铁块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随臼角变化的关系图象最符合实际的是()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一课中,有研究空气阻碍小车运动跟“车厢”的形状有关这一实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三种不同的“车厢”在运行中受空气阻碍的情况(第一种是将纸板竖直固定在车头(如图1);第二种是将纸板一端弯曲成流线型固定在车头(如图2);第三种是将纸板一端折成直角后固定在车头(如图3)。)  相似文献   

12.
1 仪器的制作如图1所示,它是由底座、屏、带支架的滑块、笔架等部分组成。①底座:用一块长木板做成有凹型轨道的底座;②屏:底座后侧竖一块白色的薄胶板作屏;③带支架的滑块:取一长方形木质滑块,使滑块的宽度刚好能在底座的轨道上顺利滑行。滑块上开四个圆槽,以便盛砝码,在滑块的一侧竖一狭木条作支架,把圆筒测力计(有秤钩的一端位置向上)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定滑轮;④笔架:在测力计的秤钩处装一个笔架,笔架上开一个孔比笔的直径稍大,在笔的末端开一细槽,用固定在笔架上的细橡筋卡住,这样,笔尖在细…  相似文献   

13.
励箭生 《物理教师》2002,23(7):59-60
第 1 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预赛 )第 5题如下 :如图 1所示 ,一质量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 ,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 .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因数相同 ,皆为 μ ,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 ,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 ,已知人在木板上不滑动 .问 :在什么条件下 ,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其值等于多少 ?参考答案如下 :图 1          图 2在人从木板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过程中 ,先讨论木板发生向后运动的情形 .以t表示人开始运动到…  相似文献   

14.
张旭 《物理教师》2002,23(4):31-32
为了增强静电实验的直观性 ,笔者设计制做了几种演示静电实验的教具 .这些教具具有材料易得、制做简单、效果明显、趣味性强等特点 .1 尖端放电现象的演示1 .1 简易静电轮机(1 )如图 1所示 .1 -转子 :用厚苯板制成一个直径为 1 2cm的圆轮 ,在轮的圆心处穿一段两端磨尖的辐条做轴 .2 -定子 :用两根辐条一端磨尖 ,并在距尖端 2cm处弯成直角 .3 -支架 :用薄金属板做两个等长的支架 ,一端分别钻一个小孔用 80 1胶固定一只揿扣做轴图 1碗 ,另一端分别弯成直角并钻孔 .4-底座 :干燥木板即可 .将支架用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两支架的距离与转…  相似文献   

15.
器材:带盖的塑料电线槽40厘米,五倍塑料凸透镜一个(集邮用,集邮公司有售),薄木板一条,橡筋,蜡烛和一小块薄铁皮。 制法: 1.底座 用小钉把长40厘米的塑料线槽的底槽钉在一条长40厘米,宽5.5厘米的木板上。 2.屏幕架 用薄铁皮或罐头瓶盖制成图一A的形状,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一块长5厘米的塑料线槽的盖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1 2 8面图 7- 2 1所示的反冲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很难做成功 ,演示效果难以保证 .笔者设计制作了一个反冲演示小车 ,效果很好 ,现介绍如下 .实验装备 :取一根长为 1 0~ 2 0 cm、直径为1 cm的试管 ,两端分别用一根铁丝绕几圈后 ,将两根铁丝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块长 2 0~ 3 0 cm宽度适当的小木板上 .在小木板后端打一个蜡烛粗细的小孔 ,试管相对木板平面略微有点向上倾斜 ,并把木板固定在一个实验小车上 ,如图 1所示 .1 .演示低速平缓的反冲运动 .在试管中装少量的水或酒精 ,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  相似文献   

17.
1.器材 垫木两块,长木板(80 cm×9.5cm×2 cm)一块,平板铁架台两个,固定卡两个,电镀金属杆(可用铁架台上的立柱代用)两根,演示直流安培表(或小灯泡,小电铃)一只,导线若干,电池或J1202型学生电源。 2.组装 两根电镀金属杆的一端分别用固定卡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长木板下面两端分  相似文献   

18.
尹立光 《物理教师》2003,24(10):33-33
1装置介绍 (1)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木板作底座,中间竖直固定一块长木板,用来固定定滑轮和测力计. (2)在竖直固定的木板上端打一个孔,安装一根水平木杆,用来固定测力计.用水平木杆可以用来调节测  相似文献   

19.
如图1所示,把电磁打点计时器A(事先取下振动片上的振针和振动片前的定位轴等)固定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上,一根长约1米的弦线C,一端连接在振片前端的小孔D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质量大约为2~50克的重物P,重物可用砝码或砂桶,使弦中有一定的张力,E处是一支点,使弦在E处不能振动,演示时,先调节滑轮和支点E的高度,使弦与  相似文献   

20.
题目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μ.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打滑.问: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