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自己的“耳朵”,巧妙地引导学生“听”,以“听”带动学生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力,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听赏艺术 ,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 ,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 ,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 ,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小学音乐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在倾听音乐作品时 ,固然需要运用听觉 ,其他如唱歌、律动、音乐游戏等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倾听 ,“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听觉最敏锐的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发展快 ,可塑性大 ,对他们进行音乐听觉训练 ,可以培养其对各种声音具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应在小学低…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美”去打动人,可在过去,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学科。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艺术教师应该适时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艺术学科的整体优势,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感官让学生去感受、想像、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艺术。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们所用的人音版教材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大版块的教学内容以画面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图形谱形式加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一、多样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她“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熟悉就会有兴趣),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新课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即“倾听能力”。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栏曾说:“你要理解音乐,就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还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倾听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而得以提高的,从小培养音乐的“倾听能力”,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及掌握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意识地、科学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了一点经验,想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流动的音响,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得到美的愉悦与享受。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如何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与感悟呢?我们开展了一次题为《春来了》的探讨课,力求创设丰富的情景,以听觉为先导,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做、听中创,充分感受听觉艺术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人类的本能——聆听不仅成为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还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日益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追求有效的聆听呢?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并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16.
罗诚 《江西教育》2011,(1):72-73
众所周之,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既然是听觉艺术,它就离不开“听”这一重要环节。音乐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听,使其准确唱呢?下面共同来欣赏《摇篮曲》这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7.
史邵明 《教师》2011,(30):111-112
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手段。平时生活中一般人都喜欢听音乐,觉得听音乐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但是一般人只能听一些流行的音乐,因为它们易于理解,只要从歌词大意中就能理解它。但是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很大部分音乐,而一般人对这些音乐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  相似文献   

18.
胡仕彪 《小学生》2011,(6):50-50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非空间造型性、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把握都离不开听觉,没有听觉的体验就没有音乐欣赏。可以说,音乐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具有听觉的耳朵都能欣赏音乐呢?也就是说,音乐欣赏究竟是被动地接受呢还是主动地参与?一般人或许认为,欣赏音乐也就是听音乐,而“听”这一活动本身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对某一存在物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感知某一对象,但是…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新课程研究》2009,(12):176-17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具有感受性的特点。儿童的天性与灵性,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具有天生的敏锐。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效的听觉体验也是有效音乐课堂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