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在联邦教育与科研部资助、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导下快速发展.德国跨国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与国外高校联合开设专业、建立德国高校支持的本土高校、设立大学海外分校或研究所、设立德资海外独立高校四种模式.德国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同于英美澳等国的特点,更具有国家战略色彩、专业设置以工科和自然科学专业为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德国跨国高等教育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项目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英国和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很不相同。即使在英国国内,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制度与苏格兰及北爱尔兰的差异也很悬殊。本文只就英格兰(包括威尔士)的高等教育与美国作一粗浅对比。为了行文方便,称之为英美教育的比较。在比较两国高等教育时,下述两点区别是不可忽视的:一是高等教育机构类别。两国高教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英国实行一种双重制,将高校机构分成两大部分——作为学术研究中心的大学和作为职业训练机构的地方学院,两者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而在美国高校机构中学院的地位和水平并不  相似文献   

3.
跨国合作办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跨国合作办学的定义,按字面的解释:即以本国教育机构为基点,通过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设立教育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的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办学活动。跨国合作办学最早出现于发达国家,主要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主,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升本国教育参与国际教育市场份额竞争的能力,纷纷实施“输出”和“输入”并举的跨国合作办学模式。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合作办学,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跨国合作办学体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进展:跨国高等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政策和实践,重点探讨起步中的德国跨国教育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和处于海外办学起始阶段的德国高校合作,提升其科技与工程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作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跨国高等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跨国高等教育首先是指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跨国教育现象,它也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多种活动形式.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跨国高等教育是由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垮国高等教育准入制度是政府对跨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初始干预,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规制手段.跨国高等教育准入的规制措施可分为直接规制与间接规制、宽松规制与严格规制、强制性规制与激励性规制等形式.跨国高等教育主要接受国和地区采取的教育准入规制措施具有其共同特征.改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准入规制措施需要完善审批机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并引入激励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实施一项新的政策来认可国内外的跨国高等教育。2004年3月29日,文部科学省发表了关于跨国高等教育的小组研究报告。该小组由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人士组成,建议政府采取激进措施,改革关于跨国教育的条款。日本目前的跨国教育框架所依据的是“领土原则”。外国教育机构在日本所设的分校,包括那些在其本国得到认证的院校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校已初步构建了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问题重重.我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为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优化策略,以此来推动跨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激烈、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把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作为维持其国际教育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其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澳大利亚高校采取了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质量导向的科研创新策略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策略.探索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影响力是澳大利亚高校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跨国教育是指学习者的学习所在国不同于教育提供机构所立足国家的教育活动.这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的产生既有国际性的共同驱动因素,也因各国不同的背景与条件而有着各自的特殊驱动因素.对这些驱动因素的深刻分析与理解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跨国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对各种动因的本土关注是我国在输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保持本国独特性,同本国情况相适应、相融合的必然要求,其最终目的在于增强本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起来的普通高校录取率GM(1,1)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发现在普通高校持续扩招的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渐减少、高校生源从多种渠道流失,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率到2023年将会出现“百分之百”现象,届时普通高校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为了保证普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必要进行前瞻性规划,适当放缓普通高校的扩招速度,创建模式多样、富有特色的高等院校,切实提高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拓展海外生源。  相似文献   

12.
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我国高校招生体系中,完全由高校自主考试录取者仅占少数,统一考试录取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高考的特殊功能、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决定的。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需要依法行使招生自主权,兼顾招生选拔的教育效率与经济成本,坚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协调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与自主选拔的关系。高考作为测量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手段,能够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节约招生成本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充教育是民办高校在国家主导型高等教育系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时的一种必然现象。国际经验表明,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乃至普及化阶段时,国家主导型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民办高校或早或迟都会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这种转变既需要民办高校外部环境的支持,也需要民办高校办学者抓住恰当的时机,做出战略性调整。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行政化的资源依赖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行政化是一种教育病,包括外部行政化疾病和内部行政化疾病两个方面。前者的病因在于高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依赖,使高校成了政府机构的下属组织,丧失了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精神。后者的病因在于校内学术人员对行政人员的资源依赖,使学术事务由行政人员以行政方式主导,偏离了自身应有的发展轨道。仅仅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不能治疗高校的行政化疾病,真正的救治之道还在于高校外部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内部资源配置的学术化。其中,外部资源配置的社会化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打破单纯由行政系统决定的封闭模式,将相关权力移交给社会第三部门和大学自身,从而使大学摆脱对行政部门的资源依赖,这要通过经费分配的中介化、校长遴选的民主化和高校评估的专业化来实现。内部资源配置的学术化是指要在高校的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之间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和权力分割,提高学术人员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这要通过高校决策过程的分权化、学术事务管理的学术化和人员职权划分的明确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档案意识,对于保护好高校档案具有重要意义,为使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轨道,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珍贵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高校整体发展情况,本文从广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高校排名、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广西高校"十五"期间的综合实力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试图为广西"十一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目前,资金短缺仍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中美两国私立高校筹资的现状和制度环境可以发现,美国健全的私立高等教育立法、相对完善的政府资助体系、鼓励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民办高校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保证其筹资多元化及高效化的制度因素。鉴于此,中国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对民办高校的财政和管理的责任,民办高校也应不断提高质量,以增强筹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主要形式、发展原因、管理特点,认为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有其存在的现实需求,教育的“营利性”与“公益性”并非是对立的,如果政府政策到位,相关约束机制合理,发展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整体公益性的发展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认证标准是认证过程的基础,是衡量高等院校质量的基本尺度.本文以中北部地区大学与中学协会的认证标准为例,分析了认证标准演变的逻辑:从具体量化的规定到深层质性的标准,从刻板划一的规范到自觉个性的彰显,从重视院校资源到强调学生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