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代中国社会物质产品大为丰富,整个社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变价年均增长率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中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本文阐明我国将要进入消费社会之时,消费社会下的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和谐消费文化引领消费社会下文化的健康发展,即社会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文化传播的良好运行,促进社会文化消费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社会文化风气的良性运转.并且,提出在建立和谐消费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消费力以及建立健全消费价值评价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三方面构建和谐消费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燕 《华章》2007,(10):198-198
文化消费时代是一个文化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当代编辑受到文化消费的巨大冲击.本文从文化消费、文化建设和文化使命的角度提出编辑主体应该树立坚守"文化守门人"的文化责任意识,积极介入文化消费市场的文化责任意识,培养和提升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消费的"文化性"突出表现为象征消费的普遍化、消费操纵日益明显以及消费成为身份区分和认同的一个独立因素.因此,消费文化与人的消费的关系从消费者主权转向生产者主权,而生产者主权毋宁说代表了整个资本对消费的控制欲望,形成了基于经济资本驱动下的对消费的文化控制--文化权力.现代消费中存在多层次的文化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韩困首尔W饭店的消费文化为例,阐述了当今社会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原因及其发展,强调了消费在不同社会中对经济、文化的正、负面影响。对于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生产逻辑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借用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份社会的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传播媒介和时尚消费的研究基本上是忽略甚至排斥的,即使进行研究也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进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对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从传媒叙事方式的角度对消费社会中的时尚消费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神话是时尚品牌的塑造者,图像是偶像消费的助推器,身体是欲望消费的表征体.  相似文献   

8.
从评价性的角度考察消费文化,其价值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它与经济价值的创造有关;其二是它与一般价值问题的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消费需要靠生产来维持,而生产若是要维持挥霍性的消费,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灾难,这同时也就是人类的灾难.在消费中提倡一种对自然、对地球家园的负责任的"消费伦理",换言之,唤醒消费者的责任意识,于是便提上了当今消费文化研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第一性的存在 ,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的关于消费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在消费中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 ,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 ,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几次升腾且愈演愈烈的"张爱玲热"中,张爱玲作为小资文化偶像和消费品牌逐渐被确立起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由传媒引导和文化市场的介入,张爱玲成为一种经典,一种时尚.中国大陆的"张爱玲热",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的通常情形,成为了一场较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以张爱玲为品牌为文化符号的消费活动,这一文化品牌被有效利用,实现了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欣赏张爱玲变成了消费张爱玲."透支消费"张爱玲的结果,是张爱玲被平面化、庸俗化,张爱玲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消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11.
以绿色限定消费的性质,使绿色消费走出人类在以往消费生活中遭遇到的节约资源与快速发展经济二者无法兼顾的“两难”困境,与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相一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对于时代困境的超越,体现在它对传统消费模式局限性的克服上,体现在它对于消费的精神文化效应、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综合考虑上。  相似文献   

12.
关注"她经济"时代的女性消费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她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消费日益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强大的经济社会效应提升了对其进行研究的价值.对女性消费及其影响力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关注和深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从社会组织到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媒介产生了高度的依赖性,每一个社会人都逃脱不了大众传媒与消费对他们的影响.新媒体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它已深深地嵌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在消费成为主导向的现代传媒时代,研究现代新媒体与消费的关系,以及现代新媒体如何引导消费是非常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消费文化是消费的知识化和理论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第一生的存在,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关于消费的理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蝇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真实"作为消费元素在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凸现,理论界的态度显得过于悲观和偏激.尽管在后现代语境中,"真实"被视为一个相当危险的符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毫无意义.如果摆脱对西方批判理论的过度依赖,从现代化进程以及我国的特殊语境来审视,就会发现"真实"在当代消费文化中的浮现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尤其是当"真实"指向生活原态这一维度时,更加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芳 《现代语文》2007,(11):120-122
消费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实践,是一种"系统的活动形式",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包围的社会,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物的消费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的文化。总之,消费社会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语境,在这一语境中,审美问题成为当前美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审美实践发生转向。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入我国,开始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消费文化以感性和时尚的魅力,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疏高,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和价值信念的教育遇到了问题.消费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不可回避,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社会,消费的重点已经不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上,而是落足于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求"上.消费的符号性使得消费成为我们社会地位的编码,消费文化的逻辑在生活中成为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坐标.在消费社会形态下,学校德育需要认清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合理的道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进行自我赋值.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生产、消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都呈现出多元和无序的状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有力影响下,当下中国消费主义浪潮甚嚣尘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青少年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作为“国民精神灯火”的文学,在消费时代应该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承担着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