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就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和善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其人性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就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与善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价值,注重知识的授受,而忽视情感价值,削弱情感的陶冶,那么,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将可能是情知分裂的畸形儿、人性缺失的两脚兽.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就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与善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  相似文献   

4.
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弘扬人性,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的高度抽象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而控制自然、主宰自我生命、以“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行动准则则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应的人文教育自当是从这三个方面促进人性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8.
柯敏 《考试周刊》2009,(12):115-116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上英语课时发现,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教育包含知性、率性、养性三部分内容,它分别与人性向着真、善、美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对应并相互交织。知性教育须解决人性之客观性知识和科学性评价问题。率性教育要掌握人性改造是否会于“人道”之标准,使人性之“保赤”与“起伪”达一辩证统一。养性教育必须遵循“近养”、“顺养”两条教育原则。从实现人性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知性教育是基础,率性教育是关键,知性教育与率性教育统一于养性教育。“近养”、“顺养”原则也是完整的人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在近五百年的西方文学史中,产生了一大批教育哲理小说。这些小说往往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发展历程,来表达作者的教育理念。其中有不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对情感教育进行了诠释和探讨。《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小说的代表作。它记述了主人公爱弥儿和其未婚妻苏菲的教育过程,从而提出了先进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特别强调在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须抓住他们“劳动,教导和勤学”、“激动和真情”的特点,以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主,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良好的意志,使他们养成正…  相似文献   

11.
白涛 《陕西教育》2011,(1):83-83
自从人类有了真正意义的教育开始.“教书”和“育人”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应努力去挖掘“人性”知识.建构数学“人性”知识体系,加大“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他们从小就能做个文明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创始者之一。在西方近现代特别是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救亡图存”时代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他以启蒙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坚持以人性、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意识为切入点来考察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与人的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指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突出强调美学的育人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美育”是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获得人生自由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14.
长年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现在的孩子痛苦多于快乐。社会竞争的背景、升学的压力,父母殷切的期望,使孩子们从接受正规教育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迫强行长大。随着知识增长,学业进步,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却没有同步丰富起来。相反,因教育忽略了对他们心理健康和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关注和引导,部分孩子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性格冷漠化”的倾向,他们疏离学艺术和丰富的生活,舍去所有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席勒曾经说过:“要想使孩子的人性趋于完美,那么就教会他审美吧!”席勒的观点恰恰迎合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情感积淀这一特色,语文学习也应该兼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丁绍旭 《云南教育》2002,(10):27-28
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没有情感就不足以育人。美国心理学家布恩提出:“怎样使我们的儿童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通过实验,他们的回答是主要靠情感。由此可见,情感在品德形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得到高效率地发挥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情感教育的“五个切入点”。一、教材的关键点教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的重要依据,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土壤。1.抓重点难点激发。教…  相似文献   

17.
学习古人是韩愈和布瓦洛文学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之所以对古人推崇有加,是出于用道德理性治乱救世的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理性与情感的对立是普遍人性中的共同现象,在道德沦丧的社会,必须强调理性在人性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反映在文学上则是要重点突出理性的制衡作用。韩愈的“文以明道”和布瓦洛的“爱义理”一样,都属于理性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教育要培养一代探索真理的人,既要赋予他们以雄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要充实他们以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语文课于这二者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情感投入策略。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所以,我们要十分注重情感的投入,才能取得好的成效,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父母、师长平时要关注孩子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关心体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因为他们强烈的独立愿望和知识经验不足,往往在师生之间产生一些矛盾。谈心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触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打破师生之间的“森严壁垒”,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感悟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