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有效性往往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程度密切相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分析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入手,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才能从心理学途径上真正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体现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和超越性。本文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面临的两难困境做了详细分析,指出扫除大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要创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完善教育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将对如何更好地建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受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育关系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改善关系、创新模式和优化环境等措施,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主体性的发展,而主体性发展主要靠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符合党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包括坚定目标、实现价值、整合策略.高校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教育和提供服务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强化学生科技才能的培养,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后适时捕捉和预控了“文革后遗症”、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及多元文化冲击等各个年代的敏感事件、敏感因素可能给大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确保大学生健康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预控点的变迁,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探索、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过程,从中可以勾勒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实践不断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翟新倩 《考试周刊》2014,(56):162-16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对学生主体的心理诉求、个性心理等心理环境的忽略,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僵硬,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格式塔流派的"场论"理论为基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消极性孤独为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下消极性孤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弱化大学生的消极性孤独感受,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心理咨询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咨询以调整人的心理偏差和心理失衡,保障健康心理,塑造良好人格为目标,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9.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