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萌青 《职教论坛》2001,(12):56-56
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使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生动通俗、风趣幽默,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若能巧用“空白艺术”,则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空白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矛盾引入课堂,讲到关键处,突然停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尽量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动脑筋、讨论。教学中常用的“空白艺术”有以下几种:一、引入新课的空白艺术。在新课开始或引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然后渐渐引入新课知…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采取一定“教”的方式,学生也要在教师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学”的方式.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节奏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节奏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信笃 《教书育人》2002,(10):24-25
画家作画巧妙布白,给欣赏者以遐想的空间;音乐家演奏特意停顿,听众细品绝佳境界;教师上课在细针密线处留有余地,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恰到好处的“空白”,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教学内容上的“空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适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这种省略的艺术,学生会得到更多,特别是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养成上收获更大。其方法有:1.“反弹琵琶”法教材的体系,一般按事物的起因,时间的先后,结局的情况来叙述,教学中若总按这一体系平铺直叙,难免会出现枯…  相似文献   

4.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在我国 ,有一种普遍的提法 :作为一名好教师 ,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 ,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 ,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 ,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教育是一项特殊的艺术。教师如果能把这种“空白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上去给学生留出想象、思考的余地 ,不讲透、讲深 ,而且在适当的地方有意留下一些暂时的空白 ,设置一些缺陷地带 ,促使学生产生一…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消化吸收、自主发挥、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一、课堂“空白”艺术的操作课堂讲授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空白”,并在“空白”中及时予以指导,提供信息资源,为学生自学铺路搭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把握。具体操作如下:存疑设问——激发学生思维。在新课讲解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或故意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7.
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在讲授时,摈弃了传统的讲法,采取向学生提问的办法:春天的活力是通过…  相似文献   

8.
一幅著名的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一首动听的乐曲,总有嘎然而止的时间空白,目的是让听者于无声处想音乐;一篇好的文章,也时有讲究含蓄的艺术空白,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同样要讲究“空白”的艺术.“水至清则无鱼”.一堂成功的教学,并不是教师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在教师的自我陶醉中被遗忘.实际上,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有机地协调进行.那么,在…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么低年级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教师无疑要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笔者略谈几点肤浅的做法。一、激发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教《小珊迪》一课 ,我采用情景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的朗读录音 ,创设情景 ,营造课堂氛围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会自然进入情景 ,被美妙的音乐声所陶醉。这样有利于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11.
蒋静 《甘肃教育》2004,(5):15-16
任何一种认识,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颇具情感性,文中充满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和人生之美,而且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镜头一:有位老师上《敬礼!亲爱的老师》,在大谈教师是“园丁”、“红烛”、“工程师”之后,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地尊敬老师。在剩下的几分钟作业时间里,有位学生提议:“老师,教师节快到了,让大家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吧!”这位老师回答:“课堂上没有时间了,市场上精  相似文献   

13.
一、推波助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调整自己设计的方案,使学生的探索,研究向纵深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相似文献   

14.
“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当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空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布白”,让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前提的,而自由支配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较重要的因素,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15.
“双手节奏”训练法是一种在诸多节奏训练方式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效果的训练方式。应当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多声部节奏训练的最佳方式,在各类学校课堂中全面推行。它非同一般的教学训练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将学生从“单旋律”节奏思维过渡到“多声部节奏”思维的最好途径。其次,它还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指向性的训练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增强了音乐的综合素质,而且还为键盘乐器的学习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从中质疑、探究、释疑。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8.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一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实践,以全新的姿态投入课堂教学。但笔者连续听过几节计算课教学后发现,有些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 一位教师在教学“买铅笔-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当学生算出得数是6时,教师用了将近10分钟时间,非要引导学生说出书上介绍的四种方法。之后,教师又要求四种方法小朋友们都要掌握,做练习时一定要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算。理由是教材上出现的四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而“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所以要求学生计算时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换一种问法 某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特别是小结已经做完.下课铃快要响起的时候,教师往往要对教学效果“确认”一下,于是,有的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