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或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这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  相似文献   

2.
张慧君 《考试周刊》2013,(92):166-167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亚雄 《湖南教育》2005,(15):30-3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如果能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借助多媒体,鼓励协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通过意义建构的途径形成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呈螺旋式不断前进。“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他人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据此观点,我们可以推演出:第一,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进行创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 ,利用必要的信息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的。”因此 ,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作为组织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教学情境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积极思考、勇于争辨 ,达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的。一、创设悬念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 ,更应该创设一些悬念情境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产…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如下假设:知识是学习者在试图理解其(原有)经验的意义时建构出来的。”“学习者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积极寻求意义的有机体。”即“认知意义的建构”意味着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借助情境体验来建构认知意义。如果学生认知意义的建构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2.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教材,以顺应的心态去游览新的学习天地,然后让学生带着“余味”,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可达到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借助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在此教学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的建构.本文结合实例,就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湖北教育》2005,(5):48-49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本文以地理教学为例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在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这种知识的构建,笔者认为应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利用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生物教学中大量渗透“认知心理模型构建”,不仅使学生对所建构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发生迁移,实现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0.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当借助跨媒介手段,建构真实的、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评价上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学历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记忆性学习转向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