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事实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对象,二者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对于事实要以认知的方式去把握,对于意义要以理解的方式去揭示。认知事实和理解意义有很大的区别,不应将两种认识方式混同起来。近代认识论对认知方式有深入的研究,但对理解方式有所忽略。现代认识论把注意力转向意义理解问题,为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拉兹洛系统哲学的认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兹洛的认识论思想是其整个系统哲学的核心,它建立在自然—认知系统概念的基础之上。拉兹洛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在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认识是由主体和客体共同决定的。值得强调的是,拉兹洛把科学领域中的认知过程与审美领域中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类比分析,深刻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情感认识之间的相似性。拉兹洛系统哲学的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在许多观点上是一致的,因此,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马静 《华章》2012,(1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有力工具.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演变的产物,语言中的动物词在人类社会长期使用过程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文化印记.英汉动物词的理解和使用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动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而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牛和马这两种动物为例,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归纳总结出动物词汇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特性映射、文化背景映射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总结了翻译研究领域中几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并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背景下,分析了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翻译认知模式,强调了该认知模式所揭示的翻译"第三空间"和"第三种文化现象"的认知和文化意义,并认为该认知模式是迄今为止翻译认知模式中的最合适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模式,为翻译研究中业已存在且具争论性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的解释角度.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认知能力与译文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就是意义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再现。而意义的形成与人的认知关系密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逐年增多,还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从译者的认知能力来探讨译文质量的研究还不多。文章从认知视角、认知结构和认识逻辑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认为译者的双语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对译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9.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信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过程的看法或直觉认识,是一个多维的嵌入式系统。学生学习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教育因素———教育者和教育评价,个体因素———学习经验、认知风格和学习目标,学科差异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隐认知的发现和研究打破了仅仅重视外显认知的单一局面,为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类认知系统的多重性和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角度.当前的内隐认知研究广泛涉及了感知、记忆、语言理解、规则抽取、动作技能、情感反应等多个方面,揭示出内隐认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有研究指出,内隐认知在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中均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内隐认知将有助于促进认知效率的提高以及认知发展,并可为外显认知功能受损个体的功能康复带来希望.进一步揭示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相互联系与促进问题,对于揭示人类认知本质及促进人类认知发展与认知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主义的天赋研究最具体明确的特点是"直指心源",或向心灵本身和深层机制进发,直指心灵及其后面的深层结构、机制和条件。它放大了传统的天赋研究,将目标聚焦于"天赋心灵",而不再仅局限于认识论意义的"天赋认识"。而天赋心灵作为研究目标或对象又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有具体的指标。它着力要弄清的首先是原初的心理,即生命形成时就具有的、作为后来心理发生和发展之出发点或基础的东西。有理由说,这种天赋研究与关于心灵的认知科学和哲学研究殊途同归了,甚至前者成了后者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心灵认识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对于东方而言,西方新型的天赋研究只能说是一种回归或螺旋式发展,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天赋论一开始就有认识论和心灵哲学双重意趣,而且对心性所做的深入挖掘和解剖可补西方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西艺术在哲学观念、礼制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深层根源是在认识论上,为突破认识本质的思维困境,而选择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有优缺点,应为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信念是学生对知识的本质以及知识的获得所持有的观念。目前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认识论信念的纬度、认识论信念与认知和学习的关系、认识论信念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干预转变学生的认识论信念等。这些研究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概念的扩展性、被试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探讨儿童认识论信念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加强认识论信念对学习和认知影响的深层机制的探讨;进行认识论信念各纬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开展对教师认识论信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工具.经贸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分析经贸英语语篇中隐喻的认知机制,以促进隐喻的认知研究和时经贸英语语篇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知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有必要对其研究的视角、基础进行一番概述。科学认知研究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研究视角的哲学认识论视角。从此视角出发去以科学认知结构的研究为基础,深入阐发科学认识的能动性,指出认知结构中高于理论和经验因素的第三种认知因素,即科学预设或高层观念,对科学认知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情态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情态具有调节,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认知角度探讨认知因素对情态意义和功能的解释力,这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也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我们对情态的发展及其前景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从而超越逻辑和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注重语法形式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人们谈论隐喻时.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源范畴的集合体.以人体部位为基础的词汇甚多,而大部分词本身仍具有它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