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写作的本来意义与功名利禄不太相干,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应有内容,也是人们心理生活的应有内容,它属于生活本身。对于好的作来说,写作就是过程:写作使我们充实,使我们充满允愉,对于利用写作达到外在于写作目的人,写作就是目的。因此,真正写作的人不必理会外界的喧嚣。  相似文献   

2.
杨啸 《高中生》2012,(9):52-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写思想。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视生活为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生活却不可以直接地转化为写作。道理很简单,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生活着,却只有很少的人在写作,或者说能够将生活转化成文章。比如,有人买一棵菜,熬一锅粥,就能写出一篇上好的文章;有人遍游名山大川,历经大喜大悲。却是一字不置。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感悟生活,二是读书看报。但无论哪种途径,究其本质而言,源头仍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蓄积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生活每个人都不缺,而想象力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对于言语表现,人与人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两点上:一是你对生活的感受力、发现力是否敏锐;二是你的心灵是否丰盈、想象是否活跃、思想是否深刻。笔下的生活是否丰富,不是取决于你到过多少地方,观察过什么事物,做过多少事情,受过什么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的语文课教学中,作文无论对学生或者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最初学习写作时,不知道什么是作文,不知道怎么去写作,更不知道写什么;就算是心中有足够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一个简单恰当的方法去教授学生写作也是行不通的。所以,笔者认为,模仿对于写作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块漂亮的"敲门砖"。在此,笔者想要阐述一些关于模仿式写作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离开生活的文字都将是毫无价值、毫无感染力的无病呻吟。所以,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取消排挤学生深入生活的借口。经常性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是十分重要的。贴近了生活才能真正地反映生活,真正地理解生活,真正地学会生活。只有生活才能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就是自己写作题材的知识宝库。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对初中学段的写作,除作了量的规定外,还具体明确了写作的目的、对象、情感体验及表达方式等九项目标。我们细细品味这九项目标,就会觉得它们是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习惯等三个方面来规定的。我们以此来观照近年来的中考写作题,就会发现无论从什么角度命题,无论以何种题型考查,无论设置怎样的写作要求,都是在测量考生对以上课标要求的达成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一、生活作文理念:因生活之需,为生活而作写作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人借助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话语方式。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话语即权利。"每个人都有话语权,都有说话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让每个孩子从小学会写作,拥有写作的话语权利,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写作教学的价值所在,即培养"公民写作素养"。如此,写作与做人、写作与生活、写作与创造等,就不再相互割裂,而在培养人这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上,水乳交融,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李肖飞 《现代语文》2006,(12):123-123
潘向黎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个在写作时间上很随便、在写作内容上却很较真的人。她从不固定安排自己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她可以整月、整年时间什么都不写,她唯一在意的是写作时的那份心境,在意写作带给自己生命的那一份独特的冲击与丰富。发表于《作家杂志》2005年第1期上的《永远的谢秋娘》,前不久获得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学奖项之一的庄重学奖。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潘向黎追求别致生活的人生旨趣,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谢秋娘那扇逐渐关紧的情感之门,表现出她对人生苍凉的无奈和对难以捉摸的情感的厚重悲悯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研究性写作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在研究性写作过程中,“问题是研究性写作呈现的主要方式”,问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制约着学习的内容,关系到研究性写作的目标能否实现。从理论上讲,无论选择怎样的课题都会让学生有收获,可在实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人生的需要,我们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往往需要搜索内心、整理思想、思考问题和表达情感,写作就是走向这些目的地的重要路径。写作更是职场的需要,文字能力是职场的一项实用技能,是构成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什么文章,其基本元素与要求大致一样,不同的是作者观察研究事物的角度和对事物的心理感受,作者的抱负与胸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3.
在和学生们闲话写作时,他们谈到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对于用心生活的人来说,身边处处都有可以激发情感、触动情思的东西.因为他们懂得感受生活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就要学会感受和体味(这里的“体味”就是思索、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优势是农村孩子拥有丰富的写作天然素材。农村天地广阔,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都是农村小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劣势是,农村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语言训练以及写作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有一定的距离,表现为不善说话,不爱说话,生活见识少。  相似文献   

15.
在指导职中生作文时,我注重了利用作文指导课,引导他们冲破“言之无物”的误区,使他们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 大千世界,浩瀚人海,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情每景,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多留心,都可以写出来,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但学生写作文时,往往看着文题发呆,叫苦不迭,这种现象就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或“知道写什么(人、事),但不会写得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写作阶梯教室】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都有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按照惯常的生活现象、事理逻辑、办事规律去做事情,想问题,这当然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永远如此,有时就难免人云亦云,千人一面。作文如果走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死胡同,那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作文为了不人云亦云,不千人一面,那我们就得想办法出新求异,逆向思维。或者说反向求新,就不失为一种尚佳的作文法。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的生活,写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这是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生活如长河,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我们不能“拉到网里都是鱼”。我们要凭借一双慧眼,在这条长河里寻觅真实新颖、生动典型、颇有意味的特色素材,更好地满足写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立莉  王燕 《现代语文》2005,(2):123-123,112
写作能力如何,能代表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一句话,写作全面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就需要认真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发现、积累这些写作的素材。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开"源"头,引"活"水。一、打开心扉敞"心"源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奥地利著名小说作家卡夫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  相似文献   

20.
杨啸 《高中生》2012,(27):52
如果你在动笔以前,在写作以前,就大概知道会写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写,不值得写。——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写作》这本书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姿态,向这个世界"叫嚣"着自己非同寻常的写作观——写作与孤独。"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她这样写道。写作,是人与生俱有的狂热与痴迷,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写作的欲望。只是有些人写在纸上,有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