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应该爱问、多问、常问。不应该不提问题。问号的形状像把小钥匙,靠它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把一个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就懂了一个道理。拉直的问号越多,获得的知识就地越多。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总要先能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问题。这就可以不断地长知识。不懂就问.才会有长进。学问,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勤学好问.学离不开问。要想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应该多问。好问,可以变成知识富翁:不好问。可要落为知识的赤贫者。爱问看起来好像不懂的地方很多,其实是有学问的人:不提问题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懂的,其实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可如今从信息技术课堂到其他课堂,普遍存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不会质疑,不会提出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文章认真分析了学生产生不了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示问、导问、评问,学生学问、试问、精问两方面尝试构建新型的“学问式”信息技术课堂,希望通过探索一个新型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问进而促进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正>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为什么问比学重要?爱因斯坦的回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是的,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创设“问题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怎么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学习怎么问呢?这是我们教师应共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问题教学     
学问即学问,教学即教问。问题教学即教问,并教学生问。问是有技巧、有方法的。对于一个既有的命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问,追问,扣问,询问。现以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为例来说明。首先是从整个命题来问: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呢?我们曾经是以人为本的吗?如果一直是,那么现在还需要强调吗?如果未曾以人为本,那么又为什么曾经不是以人为本的呢?  相似文献   

6.
乙常青 《初中生》2007,(1):23-24
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重要检验尺度。同学们应提高对“问”的认识,讲究“问”的方式方法,训练和养成“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敢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问题太简单,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堂目标的达成度也没什么帮助,久而久之还会麻痹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并且思维逐渐迟钝。问题太难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抵触l青绪,学生体会不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更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只能任由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往往是教师“问”出一肚子的火气,学生却一片茫然(一脸的无辜)。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学问"一词,道出了"学"从"问"来,也说明人们的一切认识从学会"问"开始。"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明了问题意识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当下语文课堂学生缺少问题意识的现状,周一贯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现实的课堂中,学生没有‘问’的机会,‘问’成了教师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问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面对天真的孩童,我真切的感受到——“问”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1.
孙双金老师说:“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孙老师认为,教师要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摸索、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2007,(1):51-51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好问,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研究的一门学问。为了掌握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提问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对我校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我认为造成学生主动提问较少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刚 《陕西教育》2007,(11):38-38
我们中国有个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多少人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多少人见过蒸汽顶壶盖,唯有瓦特从此发明了蒸汽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参与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我更深切感受到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善问     
问有许多好处。问可以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有效地巩固知识;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可以强调重点,引起关注。问的本身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问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学而不问不成学问。只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中有问、问中有学。”“问”即是提出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意识,乃至于行动,就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为什么是“你听懂了吗”,而不是“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吝啬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或时间?  相似文献   

18.
学『问』     
徐博 《青海教育》2007,(6):60-60
古人将教学的过程精辟地概括为“学问”。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升华为自己的理性认识。教学是一直围绕问题进行的,所以“问”这一行为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推动教学,学生则利用课堂质疑,配以思考来进行学习。"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是通过问来学习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给他们创设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会问""巧问"。教师作为传授学问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质疑来进行学习,已成为新课标下教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学生爱提问题.有些问题无意之中“考”了老师一把;有些问题则是学生故意出难题.想试探老师的智力、学问等。无论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考”问。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机敏地巧答,否则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