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料库     
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是关系教育本质,教学规律等问题的基本理论问题。十年来的研究论文多以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普通教育学、教学论、教学法方面做了探讨。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1、教学过程中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客体关系应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2、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是关系教育本质,教学规律等问题的基本理论问题。十年来的研究论文多以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普通教育学、教学论、教学法方面做了探讨。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1、教学过程中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客体关系应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2、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二者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争论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确定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而且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关这~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几种师生主客体关系认识的回顾回顾关于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的种种认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观点:“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 ?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所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现在基本完成了由“学生客体论”到“儿童中心论”再到“学生客体—主体论”又到“学生主体论”的认识演变。“学生主体论”是近年来受教育人本论思潮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它不仅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而且还进一步肯定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如果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审视这一观点 ,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把它放在具有特…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理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认识的实践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这也正是新形势下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结构造型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与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密切相联的,由于人们的哲学和心理学观点不同,因而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也不相同。本文仅就国外一些教学理论中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问题,加以分析概括,为加深我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借鉴。当代国外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本质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理论方面,如何建立反映时代要求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已成为教学理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想就教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理论体系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设想。教学论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个问题的传统的观点是,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这个观点的理论意义在于,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对传统教育消极因素的不断反思。一些人对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教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只要准确地认识这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特点,就能正确地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然而,从教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情况和教学实践来看,人们不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就是以这种理论指导也未能正确地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除了认识方面的特征外,还有生理、心理、伦理、经济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因此,对教学理论研究仅仅只遵循认识规律是不够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和客体。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双主体"观点,这三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前两种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二者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师"服务者"学生"学习者"的师生角色观,摆脱教师主体观或学生主体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研究问题是一种教育现象研究问题概念的内容。“教学中研究问题”概念在最近十五年才开始在教育科学中使用。这一概念以经验为基础,主要地与“问题”、“问题的情境”这些概念联系着。这些概念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在心理学中使用了。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对问题情境这一概念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研究问题有着深厚的根源——它反映着科学认识过程的一定规律性。众所周知,被认识的容体的特点是具有教学上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着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规律的本质。在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的客观矛盾冲突时就会产生认识过程的矛盾,这个矛盾常常称作逻辑认识的矛盾。这第二个矛盾也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近 20年的教学过程本质讨论中,有论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交往说、实践说 (含教师实践说和学生实践说 )、知情统一说、多本质说、层次类型说、价值增值说、创造性本质说、审美过程说、关联说、学习说、传递说等。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理论界展开的对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全面认识,对教学实践走向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起到了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作用。但由于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片面和追求统…  相似文献   

13.
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初以“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之间的争论开始 ,一直到现在都是德育理论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 80年代以来曾引起一个高潮 ,然而人们对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1 )主导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决定着德育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 ,学生 (主体 )认识道德知识 (客体 )、提高道德能力和思想意识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14.
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过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教育、学生、教育传媒。这三个方面又可划归客体和主体两个系列。教育传媒属于客体是肯定无疑的,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认识上却存在着分歧。我则明确地主张,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也可以把这一主张简称为学生主体论。 一 学生主体论与双主体论 在教育过程的主体问题上,现在国内通行的是双主体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双主体论又有两种主要的变式:一是轮流主体论,即在教育过程中,有时教师是主体,有时学生是主体,二者轮流“执政”,交互作用。这种变式实质上  相似文献   

15.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主客体关系新论西南师范大学肖兴政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 ̄①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  相似文献   

16.
在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中,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理想化方法。在许多方面,正是由于这一点使科学认识的性质与现实的理论认识的其他形式有重要区别。几乎一切科学概念都是借助于理想化方法而产生的,理想化是认识客观实在一个极重要的条件。理想化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理想的模型,进行理想实验来研究和描述客体的运动规律。从实验事实中抽象理想客体并在思维中摸拟、操作的实验过程,需要通过想象,运用直觉与逻辑思维,把客体运动过程简化,纯化使其升华为一种理想化状态,使其能更本质、更生动地反映客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重考教学活动的本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过去的回答及其方法论的失误关于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历来的主要观点有这样几种。1.特殊认识活动说。此说首先强调,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这是因为,学生体力、智力和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并通过认识过程来实现的,故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基础的地位与作用,它理应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与这种理由相近似的还有一种变式的说法,“教学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其特点表现为在教师引导下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移到学生身上的认识过程,教学虽然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那不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本质。不能把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8.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能力,在行为上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本领,而这种本领又必须在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指导教育实践;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狠抓“双基”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调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人的主体性发挥。要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加以探讨。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在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为客体 ,又同为主体。主体与客体是标志着活动者与活动对象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总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在创新教育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因此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当教学过程展开时 ,从教师这一主体来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华玉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久远,但到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四是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五是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