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个体道德的表现,个体道德的核心恰恰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与根本,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属于德育范畴,道德与德育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建构:道德是指人在处理与自我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态度和行为符合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规则;把人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也纳入道德的范畴,是德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顾颉 《中国德育》2006,1(7):9-12,21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道德建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可接受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内化是指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观念的思维过程。德育内化即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与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自觉地追求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承载着学生德育内化的重任。德育内化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也是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笔者从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视角,对德育内化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创造在对立中存在着统一 ,道德是创造价值合理性的来源之一。德育本身具有开发与培养创造力的功用与价值 ,但由于历史、社会以及德育本身的原因 ,德育的这一价值被长期遮蔽。本文在探讨道德对创造的支持及德育的创造力开发与培养价值的原理之后 ,就如何突显德育价值的六个关键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潘越 《教学与管理》2012,(24):37-38
一、德育内化与内化过程1.德育内化德育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自己自觉地追求道德。德育内化往往以德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出发点,重视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的培养,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认同和理解以及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6.
所谓他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其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它有两种功能:一是约束功能,使受教育者的行为合乎规则;二是导向功能,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着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所谓自律,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其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在德育过程中,个休对客观外界的刺激是通过主体内部有意识的自主活动,作出选择,进而纳入主体的道德系统,成为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这样个体的思想品德就发展了。显然,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自律水平的提高。虽然他律与自律是德育过程中从形式、内容、性质到反映范围均不相同的两条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7.
孙玮 《湖北教育》2007,(7):16-17
"生活化德育"是指品德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在目标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  相似文献   

8.
生活德育的提出既是对知性德育的反思,也是一种新的德育方式的尝试。正确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对于建设和开展德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其全新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发现生活德育在促进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促进道德智慧的生成等方面,最终通过在特定情境中的实践、交流、反思,使学生学会过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论德育的导向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的导向价值是德育价值的一种。德育的导向价值是指德育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效活动对对象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德育的导向价值包括价值引导、动力引导和规范引导。德育可以通过价值引导、动力引导和规范引导,来实现对对象的引导,使德育对象健康发展,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步,以满足社会对德育导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开智 《甘肃教育》2024,(2):96-1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正确意识、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德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中,树立“大思政”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点。文章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资源,通过多方面课程资源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价值的实现,以此对相关工作实践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创造在对立中存在着统一,道德是创造价值合理性的来源之一。德育本身具有开发与培养创造力的功用与价值,但由于历史、社会以及德育本身的原因,德育的这一价值被长期遮蔽。本文在探讨道德对创造的支持及德育的创造力开发与培养价值的原理之后,就如何突显德育价值的六个关键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敏 《教书育人》2012,(3):102-103
一德育概说1德育的含义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为把受教育者(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培养成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社会公民,由教育者(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道德思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活动。家庭德育主要涵盖德育环境、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教养方式四个方面。家庭德育环境是指对未成年子女道德思想、道德情感和道  相似文献   

14.
德育即育德,是以道德价值(善恶、是非、应当不应当)为核心的德性教育。德育是以培养人的德性为目的的,而德性是指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品德和道德人格,也反映出德育的作用是教人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以课程建设和活动建设为抓手,通过多渠道育人途径,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沁润童心,濡染德行。  相似文献   

15.
钱媛楠 《考试周刊》2012,(49):99-100
一、英语和德育的关系(一)什么是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对生命的再创造活动,人文精神是德育的价值祈向。德育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主要是指坚持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明爱是源头的教育理念,坚守面向生活的行动纲领,以人文关怀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的成长、人性的丰满、意义的辨明、精神的健美、价值的实现,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使德育成为人文精神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关于杜威德育思想的研究中,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杜威否定"直接道德教学".依据杜威相关论著,该观点并未遵循杜威本意.杜威没有否定"直接道德教学".杜威认为"直接道德教学"是有存在价值的,因受制于专门化的学科设立、外在化的教育指向、知识化的教育形态才无法发挥育人功能.杜威提出通过学校生活、教学方法和学科的"三位一体"来实施学校德育,以化解"直接道德教学"的现实困局.这一主张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拓展德育渠道、转变育人观念以及促成德育课程转向具有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班级德育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德育。班级德育定位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力量,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阵地,也是联结和整合学校德育与其他德育领域的基本节点。班级德育的价值体现在班集体既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又是一个道德主体,学生通过在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来发展与表现自身的道德品质。班级德育具有集体德育、组织德育、生活德育的特点,其在班集体中,通过班集体来实施。  相似文献   

19.
白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80-82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反思并确立新的道德教育哲学取向: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精神追求和懂得生活意义的人;对生活意义的求索要建立在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德育过程中;生活德育是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源泉;生活德育的重要方法是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提升学校德育的基础是德育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理想价值有两个指向 :一是指德育在人们预计、想象中的价值 ,一是指德育在培育理想中所具有的价值。前者可以指德育所具有的全部价值 ,后者则指德育在某一方面的价值。本文中德育的理想价值 ,是指德育在培育理想中的价值。所谓德育在培育理想中所具有的价值 ,是指社会对理想的需要和追求 ,在德育能够满足这些需要和追求的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因而 ,德育的理想价值 ,实质上是指德育在满足社会对理想需要和追求上的功能属性。德育的功能属性能够满足社会对理想的需要和追求 ,就是德育的理想价值。由于人的本质及追求和理想在人类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