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期,在西方汉学亟须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勉力承担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任务,为各国汉学家充当助手,提供中译外的中国典籍翻译帮助,助力各国汉学的中文文献资料建设,撰写中国题材的学术学位论文,为西方汉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所做工作,已成为西方汉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近代中西文化关系史上的盛事美谈。  相似文献   

4.
尚海丽 《天中学刊》2011,26(1):115-118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天主教在本土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积极尝试。河南天主教本土化建设在1933年取得了重要成就,成立了由中国神职任主教、神父的国籍教区,教区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其影响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但骨子里仍是中国人的他几乎一生都致力于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用能够使西方人感兴趣和认同的方式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的长处,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他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829年出版的<汉字文法>,不仅是澳门圣若瑟修院汉语教学的重要教材,而且对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以及其后的汉语语法书的撰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比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两者之间也能够找到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在清代中期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干预,书院教育僵化、陈腐,严重缺乏生气。近代以后,清政府兴办洋务,传统的书院教育难以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书院改制势在必行。当时天津、保定等地的著名书院都相应地做出举措来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变革,为近代直隶教育的纵深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出现的大量翻译、引进西方汉学论著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曾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正面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那就是“一味追求和模仿”西方汉学风格的“汉学心态”.造成汉学心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试图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走向深化,那么走出汉学心态、重建学术自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西方...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名声蜚卓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83年来到广东,直至1610年去世,一直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宗教和文化活动。在此27年间,他一方面给当时隔绝于世界的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西学东渐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另方面他也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介绍到欧洲,为西方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古老的中国文明在西方的传播作了重要贡献。利玛窦1552年生于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城(Macerata)一个中等的望族人家。七岁入当地教会学校,16岁时,聪颖过人的利玛窦学完了学校的全部课程,父亲便送他到罗马学习法律,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在罗  相似文献   

10.
十六世纪,在欧洲受基督教冲击的天主教,急需寻找欧洲之外的传教场所,于是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除传播基督教文化外,也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在这次中西文明的相遇和交流中虽然发生过冲突,但耶稣会士也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不少的儒、道经典著作,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12.
在乾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过汉学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积极提倡和学术示范,书院致力于研经治史、博习辞章,成为了汉学交流传播的基地,影响和带动了当地学术风气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经史考据学风的幅度和范围,为推动汉学在全国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明清期间耶稣会士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低调一派的学者认为,“来华的天主教士所介绍过来的书籍,多系欧洲中世纪或中世纪以前的旧货。他们介绍过来的科学书籍,也是用天主教神学宇宙观改造了的古希腊科学”犤1犦。有些学者虽然承认耶稣会士传来的西方科学对中国科学做出了贡献,但还是批评耶稣会士“对十六世纪出现的那些最富于革命性、危及封建神权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却缄口不谈。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物理学、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都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但他们或守口如瓶…  相似文献   

14.
林乐知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传教士,他一生在华从事教育文化事业,为改良中国的教育制度、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启蒙中国人的理性力量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介绍林乐知在中国开办的中西书院,以及他在中国倡导的教育思想,探讨他在中国近代教育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先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划时代式的伟大人物,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向西人介绍中国文化,向国人介绍西方文化,为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16.
书院作为一种既独立于官学和义学之外,又于官学和义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城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夏县温公书院的建立起,到明清时期共建有70馀所书院,这些书院对运城地区的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在梳理了宋代至光绪二十八年间出现的书院基础上,具体分析运城地区书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华蘅芳是清末著名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世宦门第,自幼不喜四书五经,却酷爱数学;他倾心洋务,设计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为引进西学,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科技书籍;为培养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上海格致书院,天津武备学堂,湖北两湖书院……华蘅芳的一生,为中国数学、科学实验、翻译、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伯行是清代著名官员和理学家,他热衷于书院教育,为清代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成为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张伯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中国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网站消息,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于4月24日在罗马会见了意大利教育、大学与科研部副部长德利亚,就中意教育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并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意大利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开展教育合作的执行计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0.
杨晓光 《中国高教研究》2017,(2):I0002-I0002
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藏书楼”“书院”等机构,发展到明清时期到达顶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洲中世纪出现了大学图书馆,可以称为最早的现代图书馆,为欧洲文艺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