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潮流之势,为适应这一改革需要,在教学管理上应实行个性化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本文对高职院校实行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前提条件、方式变革及重点内容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实行高效管理的新模式。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是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所谓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是指建立完善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理顺院系在教学管理中的关系,学院的权责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由学院统一管理逐步向系部管理过渡。通过扩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形成系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办学的良好机制,以促进教学活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普遍实行,院系教学质量保障成为高校内部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站在院系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角度,从学院制、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入手,对院系教学质量保障的一般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长远目标。"学分银行"是实施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建立学分银行的前提是实施有效的学分制。同时必须加快实训基地与课程建设,建立有效的"学分银行"运行与管理机制,提升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在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应明确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职责,制定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估激励措施,并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逐步形成完整的多方位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内部关系和谐顺畅,监控功能不断强化,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秀光 《华章》2007,(9):153-154
新建本科院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在明确院系两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系级规范好日常教学管理,建立和健全系级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以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合理配置和利用高职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教学系(部)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院部教学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系(部)教学微观管理。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思路,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影响因素,根据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从理念认识、教学管理、远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学交替"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之不相适应.要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必须对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文章从分析不足入手,提出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进行学分制模式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改革实践,阐述了实行学分制改革的体会、注意事项以及预期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对于推进"特色兴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教学工作实际中,开展院系两级管理的探索:制定了院系两级管理的原则;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两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了在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一系列问题。这一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问题述评与对策因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学体制与管理理念的嬗变,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中制度建构的主客观性、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内部结构的核心功能、职员素养的反思提升等问题日益暴露于当今教育改革的现实界面。探究并厘清其中的基本问题和主次问题,不仅为阐明问题之应对策略,也能促进教务管理专业化和现代教务管理机制建设。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其一,创新管理制度,以学分制为中介,以和谐管理为宗旨,联动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其二,明晰教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和客体"软"、"硬"目标,有的放矢,合理取向;其三,坚守教务管理内部结构中的学生核心和课程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其四,树立五种意识、培养四种能力、完善三种机制,提升职员素养。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multifaceted character of the Swedish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and investigates senior academic management positions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using theories about an academic prestige economy and academic capitalism. The focus is on an aspect often overseen in research on Swedish academia: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The analysis draws on interviews with 22 women in senior management positions in Swedish higher education and a quantitative mapping of the Vice-Chancellor and Pro-Vice-Chancellor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between 1990 and 2015.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academic prestige economy is interwoven with both gender and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produce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senior managers at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相似文献   

13.
Self-appraisals can combine with aspects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 predicting adolescent emotions and behaviors.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elf-efficacy are related to anxiety and aggression, and how these relations are moderated by school stresso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chool belongi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were African American and Latino adolescents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or a physical disability. Self-report surveys were completed by 98 adolescents.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higher levels of both self-efficac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anxiety, but these relations were reduced as school stressors increased. Also, high academic self-efficacy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aggression when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low, and high social self-efficacy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aggression when school belonging was low.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fficacy and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olescent anxiety and aggression.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是与传统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的教师管理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其核心目标是解放教师的学术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追求真理、潜心向学、创新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现行的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政府与大学的双重控制,二是管理制度缺位。在建设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把教师作为学术人来进行管理符合学术发展内在规律,体现出大学教师人格独立、学术自由、平等协商的现代大学管理精神。  相似文献   

15.
Examined the relations of parent and child behaviors with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academic competence. 74 high-achieving third-grade children, with varying levels of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were observed working with mothers and fathers both on solvable tasks (Period 1) and during a period that included some unsolvable tasks (Period 2).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s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father warmth, both at Period 1 and at Period 2. Children's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wa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own behavior when working with fathers at Period 2. Specifically, children with higher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showed more emotional restraint and were more self-reliant when working on tasks at Period 2 than were children with lower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ystematic, observable correlates of children's self-reports of their perceived academic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6.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所采取的三种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完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提出对策,以期能全面提高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院系视角探讨大学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中国大学现行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大学管理体系中的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院系层面加强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进而提出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有机结合的大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和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我国学术评价制度的变迁是学术场域与权力场域互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前,政府实行总体性支配,学术场域的自主性较小,政府依赖"以政治评价为中心"的学术评价制度维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两者都服膺价值理性;及至改革开放初的政府治理模式转型期间,学术场域自主性趋强,学术评价制度转以"行政评议与同行评议相结合"为主要特色;而从1990年以来,随着政府技术性治理模式的确立,学术场域量化考评模式开始盛行,政府治理与学术管理双双进入"工具理性"的牢笼。我们的出路在于: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增加政府治理中的"多元参与和多方互动",同时在学术评价制度中扩大参与和对话,增强学术场域的自主性,由此在权力场域与学术场域中,用"沟通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以超越"工具理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文化冲突是诱发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深层原因。在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冲突方面,表现为师生思想观念上的冲突和行为方式上的冲突;在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冲突方面,表现为平等型学术文化与等级型管理文化冲突、自由型学术文化与控制型管理文化冲突、包容型学术文化与统一型管理文化冲突、自律型学术文化与它控型管理文化冲突等;在大学合并升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校区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升级后两种新旧教育层级之间的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20.
搭建学科竞赛平台 提高学科竞赛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着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资金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和竞赛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彰显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学科竞赛基础平台,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平台,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制度、构建学科竞赛的核心平台,使学科竞赛的管理日趋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