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泽霞 《考试周刊》2009,(12):26-27
庾信和杜甫是各自时期文学的集大成者,二人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作为后来者,杜甫的文学创作深受庾信影响。本文从二人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传承的角度,论述杜甫对庾信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庾信、杜甫两位文学巨匠,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通之处。本文从史诗性、自传性、创作境界等方面力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神”这个概念出现很早,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杜甫、苏轼的诗歌中“神”有着比较高的出现率。杜甫的“有神”说与苏轼的“传神”论是二人文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他们美学思想的核心。“神”既是创作方面的方法,也是批评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杜甫、苏轼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神”这个概念出现很早,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杜甫、苏轼的诗歌中“神”有着比较高的出现率。杜甫的“有神”说与苏轼的“传神”论是二人文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他们美学思想的核心。“神”既是创作方面的方法,也是批评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杜甫、苏轼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杜甫并不是完全肯定“四杰”,他在认同其中一些人富有才情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严重的不足,即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脱节。在这一点上,“今人”所犯的错误正与“四杰”相同;诗中的“龙文”、“虎脊”应该分别指老成雄健和辞采华美两种文章风格;在这组诗中,杜甫将“四杰”做为反例,谆谆教导“今人”应虚心学习,多方借鉴。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约九百首近体诗对中国近体诗的确立和迅速发展繁荣贡献很大。历来学者们论述到杜甫诗歌对促成近体诗诗律完备、近体诗创作繁荣的贡献时都是只注意到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即在声律的细密化方面的努力,却完全忽略了杜诗对于建立近体诗语法和句式系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杜甫是惟一自觉认识到诗歌传统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的唐代诗人,他以毕生的诗歌创作实践努力践行之,形成了清新与老成的诗风,这正是惟有杜甫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位诗人所以成为中国诗圣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圣”是儒家政治伦理理想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被杜甫创造性地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出来。他的诗歌对于下层民众的关注、对于罪恶现实的批判 ,在古典诗歌中达到了极致 ;但杜甫又在自觉地充当着民众苦难的抚慰者 ,他到最后也没能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更深、更关键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流动”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二十四诗品》首先提出。“流动”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文气流动、章句流动、音韵流动,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流动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杜甫以他的诗歌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杜甫和丁鹤年留存的诗歌中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的生平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杜甫和丁鹤年诗歌的主体思想的对比,揭示了他们在爱国思想、忠君意识、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抱负上的异同之处,探讨了他们具有这些共同之处的原因,以及杜甫对丁鹤年在文学思想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既不是单纯的"道德"境界,也不是单纯的"审美"境界,而是人们在"乐以行仁"的自觉努力中实现的一种特定存在状态,一种既包含道德又超越道德、既包含审美又超越审美的"美乐"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其诗歌中也存在大量“野”字,体现了杜甫独特的创作心态与诗学理念:一是身份意识的体现,将自身形象定位为“野老”;二是诗学境界的体现,具体表现在诗歌内容、题材、风格方面;三是通过对野景的呈现,抒发心中野趣。考察杜甫诗歌中的“野”,对于研究杜甫及其创作心态、诗学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陆游作为南宋最伟大的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白、杜甫的影响,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对李白和杜甫的继承和模仿。笔者认为陆游对李白、杜甫都不是简单的继承,他们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两位巨人,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并称“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共同以各自大量的诗作和巨大创作成就,完成了陈子昂倡导的诗歌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七言律诗是杜甫诗歌中较受人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杜甫七律的声律研究,可以看出杜甫在注意打破原有的声律结构而创作变体七律的同时,也在遵循传统创作正体七律。正体七律一直以来虽较少受关注,但也是杜甫诗律艺术的一个体现。正体七律是杜甫对历来七律形式的一个总结,为七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正体七律的创作以及在声律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显示出杜甫对诗律的精心追求和求新求变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结构、对仗、音韵三个方面,对杜甫律诗中的创作技法作了系统分析,突出了杜律稳中求变的创作特点。结构上看,杜甫不仅擅长谋篇布局,而且善于通过倒装以及词语异置的方式来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对仗上看,杜诗采用无情对、流水对、扇面对与当句对等多种对仗技法,灵活严整;音韵上看,杜甫对细节讲究活和严,善于在毫微之处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与严武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难下定论。今从牡甫的“赠严诗”中得知:杜、严二人关系密切.友情深笃。其交往历程分为发展期、蜜月期、转折期和怀念期四个时期。他们的关系、情感主要体现在:政治上同属“房党”,学上是诗友,生活上严武对杜甫关照有加。探讨杜甫与严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研究诗人晚年的思想、创作、生活与行踪,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杜甫。  相似文献   

18.
李白和杜甫是两颗光照唐代诗坛的灿烂巨星,他们创作的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色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形成了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更为文学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页。一、巨星初会天宝三年暮春时节,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漫游来到东都洛阳。此时杜甫已在洛阳游历两三年了。对于李白,杜甫渴慕已久,早想和他认识,如今听说李白到了洛阳,禁不住心中暗喜。在出席洛阳人士招待李白的宴会时,杜甫看到李白气宇轩昂,举止潇洒,虽仙风道骨,却和蔼可亲。李白见到刺史县令布衣之士,一一拱手,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9.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0):36-39
戏剧本质上是一种民族伦理观念和心理的戏剧化。吴祖光的话剧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化和戏曲的影响。他的剧作在审美视角、创作方法、艺术技巧、戏剧语言等各个层面上,都蕴涵着浓郁的诗性特色和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和谐一致,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会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我的导师     
人和人的相识,本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而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更是弥足珍贵。“师生之情纯若水,师生之情高于天”。在我人生道路上,庾老师就是一位举足轻重的mentor。严格的导师诲人不倦我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认识庾老师的,那时她给我们专业的学生上口语课,不过她教的是一班,而我当时在二班。那个时候,时常可以听到我们班学生的抱怨,说自己班的口语老师没有一班的好。我们都很羡慕一班的学生。他们也时不时地在我们面前炫耀一番,诸如他们老师标准的发音、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少有的严格要求等等。但当时也只是听他们讲,后来有幸成了庾老师的研究生,才真正领会到庾老师的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