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2.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美因兹大主教向信徒兜售赎罪券的行为,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矛头直指教会的腐化堕落。因此,马丁·路德本人也成为宗教改革中无可置疑的导师和领路人,而且得到了时人的拥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却成了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中最受争议的一个宗教改革人物。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对待德国农民战争的态度,仅表明他强烈反对农民战争,而不能证明他背叛了农民战争或宗教改革.因为马丁·路德从未支持或参与农民战争,也从未停止与罗马教会的斗争。马丁·路德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普通民众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依靠力量。在马丁·路德看来,农民即使有可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杀死所有的王公贵胄。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终将受到重创,他们必将一败涂地。马丁·路德始终强烈主张德国各级封建主应该.也必须动用手中的暴力手段。以对抗罗马天主教会和镇压起义农民。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9):47-47
1968年4月4日,美国田纳西州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所有关心人权的人们,都为这一事件而悲愤,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7.
徐丽丽 《学子》2009,(10):35-35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他的一个梦想,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他一生都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那一次精彩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是逐步形成的.经过终生不懈努力,他成了西方宗教界最为高产的作家,是至今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著述给了分裂的德意志以语言上的统一,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他的功绩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对他的总体评价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人马丁&#183;埃文斯、美国人马里奥&#183;卡佩基和奥利弗&#183;史密斯,因为他们在改造活体内特定基因的”基因打靶”(genetargeting)技术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作为获奖者之一,马里奥&#183;卡佩基(MarioCapecchi)的坎坷身世也因此被世人了解,令人惊讶的是,他竟是在食不裹腹的流浪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阅读》2007,(9):7-47
1968年4月4日,美国田纳西州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所有关心人权的人们,都为这一事件而悲愤,整个世界也为之震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朱玲 《浙江教育科学》2009,(3):60-61,63
西方的阐释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从阐释学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理论到古典阐释学阶段的“一般阐释循环”理论再到现代阐释学时期的“哲学阐释循环”理论,其基本内容也从文本内部的阐释循环发展为理解与生命的阐释循环再发展为存在的阐释循环,它们各不相同,但又有着承继性。萌芽时期的“局部阐释循环”,主要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马丁&#183;路德提出了圣经自解原则,圣经阐释学才出现了初步的阐释循环。古典阐释学的代表人物是施莱尔马赫,他把消除误解、恢复作者原意,视为解释学存在的依据,还停留在经验主义哲学上。至狄尔泰,  相似文献   

13.
一 读《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中世纪马丁&#183;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主张人们不要靠教会所推行的各种繁杂的仪式,也不要为了自己能够免罪获救而去购买赎罪券,只有靠着对上帝、基督的真诚的信仰人才可以得救。在大约公历纪元,佛教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到了七世纪末,六祖惠能才推动了佛教革新运动,使佛教开始融合了中国的特色,产生了禅宗,也就是中国式的佛教。禅宗的心髓--见性成佛,反对苦力修行,要成佛,不须外求,直指本心就可。两者都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是两者在各自的宗教实现方面却有着极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恪的高下。”马丁&#183;路德五百年前的一席话,今天听起来仍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侯景娟 《文教资料》2009,(17):35-36
马丁&#183;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进涌的流泉》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南部瓦塞堡小镇上一群小人物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叙事上匠心独具,结构紧凑富于变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0.
钟建林 《福建教育》2009,(7):F0004-F0004
2009年5月15日下午,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颁奖大会暨第二届“智慧&#183;互动&#183;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在福州市钱塘小学拉开序幕。5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