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存与环境密不可分。人类社会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如臭氧层的破坏、热带雨林的剧减、物种的大量灭绝等严重后果将威胁人类的生存。因而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向学生灌输生态思想,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一个知识丰富、有道德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学生群体。这也是中学生物和自然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的具体体现。本文就教学中深化生态思想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韦德珊 《中学理科》2007,(9):86-86,111
生物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现象和生物学事实,都可以体现在生物教学中.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并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融环境教育、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和生物科学价值、人类生存和重大社会问题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雪峰 《宁夏教育》2009,(11):51-51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应从以下的几点抓起。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的背后,人类却面临生存危机。淡漠生命,自毁及他毁生命的现象日益突出,全球的环境问题也让人类深深忧虑。面对人类对生命的追问,教育尤其是生物教育理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与一切生命和谐相处,从而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生物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引导其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形成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以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善待自然,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是新一轮生物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一样,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环境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严重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致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不少种类在濒临灭绝,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给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共识,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正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呢?  相似文献   

8.
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笔者在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一节的教学中,尝试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中融人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一向以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自豪,但现在,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全世界排名130多位,全国82.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3亿多农民的饮用水是不洁净的,有的地方甚至无水可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地球上惟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开展生态环保教育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人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过上健康生活的权利,并承担保护子孙后代持续生存发展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能够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则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不道德行为。要教育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要将不随地吐痰、不摘折花木、爱护小动物等行为习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上升到生态环保的层次,让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一步体会这些行为的价值。根据环保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购买物品时要考虑耐用性、可循环利用性,垃圾袋装和分类投放等。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少危害。当前,从全球来看.人类缺乏生命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二是青少年中自杀、杀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在自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维持者。它既为人类基本生存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也在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污染防治、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势必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性地可持续地利用生物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豆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性生物的进化是不可逆的:退化的器官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发达起来,完全消失的器官更不会再度出现;已经灭绝的物种,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廖新丽  陈燕 《海外英语》2011,(12):243-244
具有超前环保意识的劳伦斯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与非人类生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其自然诗歌中体现了一切生命皆平等,一切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低级动物甚至具有比人类更高尚的品质。不管人类的好恶,人类无权剥夺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赵建 《贵州教育》2014,(10):39-4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生物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不仅符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还能在进一步增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生态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是人的事业,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所以,教育生态化,构建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课堂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生态课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生命及其多样性,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值得尊重的;任何生物都有其完整无缺的自然整体,是一个稳定、有序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任何生物都只能在适当的环境下存在,只有保持开放,才具有生命力;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一、时代要求学校应当重视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进化最高表现形式。人类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发生异化,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异化”的表现之一,即人类缺…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科的环境伦理特性使生物教学成为学生环境伦理意识逐渐生成,实施绿色教育的有利途径。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掌握科学技术武器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捍卫人类美好生活的责任感。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与生命伦理意识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与知识讲座、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对于世界万物生命的认知和尊重的教育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包括思想品德、社会、生物等多门课程都能实现在这一领域的渗透与融合,而加强初中教学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具体特征,有助于其知晓、理解、爱护、尊重生命,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