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金色夜叉》是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尾崎红叶(一八六七——一九○三)的作品。尾崎红叶生于江户(今东京),本名德太朗。早在高中时期就从事文学活动,一八八五年二月与山田美妙等人结成砚友社,是为日本最初的纯文学结社。同年五月,创办机关杂志《我乐多》文库,以手写传阅本形式发行,一八八六年改为铅印非卖品,一八八六年五月始公开发表;这也是最初的纯文学杂志。红叶的作品对当时日本文坛和后来日本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作家尾崎红叶幼时深谙中国古代诗文趣旨,其学生时代的汉诗习作已初见对中国古典文学借鉴之端倪。他的成名小说《两个尼姑的色情忏悔》中亦能窥见中国“三言二拍”中尼姑故事的影子。“文学开眼”之际的尾崎红叶,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潜移默化的浸润与影响,这成为后来这位大作家写出数部叫座作品的重要能量源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受西欧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形成,日本近代文学迎来了繁盛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继承吸收了西欧自然主义文学特色的同时,由于自身社会文化土壤的特殊性,形成了极具日本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实现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成功嬗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景观(如原住民文学、自然写作、女性主义文学、同志文学、酷儿写作、旅行文学、饮食文学、网络文学……),它们构成了对既往写作模式的颠覆,开创了新的写作范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颠覆,是20多年来台湾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走向。本论文主要就原住民文学、自然写作、同志文学——酷儿写作几种现象进行简要论述,衡定其文学价值,研讨其与既往写作模式的关系,阐释其“颠覆之美”,同时也提出这些文学现象在进入台湾文学史时宜采取的写作策略,为台湾文学史的构建开拓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德田秋声和他的自然主义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田秋声(1871—1943)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在文学史上常与岛崎藤村和田山花袋并称。他具有鲜明个性的自然主义作品,不仅丰富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内容,在整个日本文学发展中也有它独特的价值和贡献。1德田秋声出生于日本石川县的金泽市,原名末雄。少年时代家计艰难,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1891年从第四高等中学退学,有志于文学创作。1892年首次进京,企望投身名盛一时的大作家尾崎红叶门下,因求见无门失意而归。1895年再次入京,担任电信学校预备科英语教师的工作,兼办博文馆杂务经朋友泉  相似文献   

6.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7.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8.
横光利一与尾崎一雄的创作初期皆深受志贺直哉的文风影响,然而二者在日本近现文坛上却牵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创作轨迹———横光成为新感觉派旗手,公然挑战自然主义文学和普罗文学,而后转入新心理主义小说创作;尾崎则坚持在志贺式私小说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摸索,最终成为战后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家。从二者的师承观与创作观入手,对二者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途同而归殊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日学界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一代骄子,他拥有非凡的文学写作才能,对社会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笔触犀利,被称为是日本近代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文学创作与文明批评使他登上了日本近代文学史的巅峰。本文主要从夏目漱石的写作特点切入,研究这位近代文学大师批判文学的创作倾向和创作特色,以期重点分析他在日文明开化时代所表现出的批判文学姿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媒体的发展,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来说,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的手机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文学新的元素,包括对文学思维、文学修辞、文学语言、文学版块、写作内容、写作主体、写作角度、阅读主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书写内容和体例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介改变了文学创作模式。当然,新媒体文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如何发挥新媒体本身的长处,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当今新媒体文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精神状态中用高雅装点自己,寻找同路人以排遣罪恶感与寂寞感。就文学创作实绩而言,周作人与周黎庵、文载道等上海青年文人的文学交谊不仅让《古今》变成了周氏散文大本营,还促成了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13.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苏童以其独特而具有创造性的写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不同时段注入活力,这也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当代文学史的意义。论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阐释背景,描述了苏童的写作历程,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美学与主题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裕贞(1908—1937)是光复前朝鲜文坛杰出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大多创作于朝鲜受日本侵略最严重的20世纪30年代。虽然当时讽刺小说是文坛的主流,但金裕贞没有盲目追随,而是以小说独特的谐谑性间接告发了社会的残酷和阴暗,以别样的写作风格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6.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8.
改写是大文豪太宰治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太宰治从中国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日本传统文学中汲取素材,以改编、改创等方式,在再现原典故事内容的同时,从情节、主题乃至思想内涵层面进行凝练与升华,从而呈现出某种意义上的新文本。文学改写亦展现出太宰治迥异于已有文学创作模式的全新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这一主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回应。事实上,从他对非主流国家文化的偏爱、对西方经典人物的管窥、对日本文艺理论的汲取三个方面来看,周作人并没有真正接触西方,也未进入西方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