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地关系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加以重视。各国不同时代的地理教育,几乎都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关系,只是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但对各国不同时代的青少年的“人地观”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影响的存在正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在20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地理学者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世界各国影响较大,在当时我国的地理教科书中也有反映,它宣扬的是“地”控制“人”的观点,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为殖民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辩护的反动地缘政治说,对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系统科学是当代前沿科学,已成为各个学科的新的生长点。地理科学研究中已广泛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而与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产生了“人—地”关系,组成了“人—地”系统(见图1)。人类活动,资源和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使整个“人—地”系统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都会面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抉择.生态时代不仅仅是对物质时代的取代,而且还是精神时代向高层次发展的历史抉择.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也是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和历史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而生存。人类和地理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也同样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史家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在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为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中的56个民族,他们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败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每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部分构成。其中的自然环境大多是先天形成并由人类后天加以改造的。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极大多数原因都是来自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且一直被人类视为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一人和地理环境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克思认为,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之后,地理环境就成为社会内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普列汉诺夫说到:“社会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出乎异常地变化多端的,人的生产力在它的发展中每前进一步,这个关系就变化一次。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人的影响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中产生着不同的结果。但是人与人的居所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李蕙/湖北襄樊铁路分局教研室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产生、繁衍、生活和发展的地方,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改造和冲击的空间。1.自然地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是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在前,...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文明史观是培养世界观概念的突破口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世界观(World Views)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狭隘地讲,世界观是由人们对整个人类社会以及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以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在一定的地域内,自然环境要素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基底,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自然地理环境为每个民族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文明也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作用,使自然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和现代科技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文章将对人类文明与环境的复杂关系予以简要的介绍,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从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虽然仅仅是“初见端倪” ,然而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这场即将波及全球的知识革命 ,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将别无选择地直面它、迎接它。高等院校作为人类智慧产生、播散和辐射的中心 ,如何抓住机遇 ,借助世界知识经济的巨大推动力 ,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之相适应 ,高校的“两课”教学在知识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发挥自…  相似文献   

14.
一、创新是时代的强音创新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实践中独到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活动。它是人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活动。”回顾历史,人类从蒙昧到开化,由野蛮到文明,正是由于永不枯竭的创新开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源泉。现代高科技更是人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伟大实践: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极大地解放了人的脑力;生物圈技术正在为人类营造出“第二自然”;互联网络使世界变成了“地球…  相似文献   

15.
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导言》中说:“文明史只是重构历史的一种方式,是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的要求,可以说是体现了文明史的精髓。因而,“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有“人地关系论”、“区位论”、“行为论”等等。其中“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客观的关系。不论是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时刻也离不开自然环境,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人地关系理论就是对这种客观关系的主观反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苏联的成功得益于先进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它在保证苏联文明中心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苏联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经济上过于求纯、急于求成,指导思想上集权统一,超越阶段,政治体制严重脱离群众。因其不能与时俱进地作出调整,苏联模式走向了反面。衰落的苏联模式诱发了苏联文明中心的向外转移。模式先进而走进文明中心的经验,模式衰落而淡出文明中心的教训,对于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气候条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时代愈早表现得愈明显。河洛与海岱地区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异同,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适应自然,辩证地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够去改造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战胜自然,从而使人类文化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地理环境、文明成型时期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以及希腊人为适应生存环境变迁而作出的制度抉择,形成了古希腊社会不同于人类其他文明形态的独特个性——这就是表现为海洋岛国、城镇中心、民主制度以及多元共存等一系列特征的城邦文明。这一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锻造出了以法治精神、公民理念、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由观念以及权力监督制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一百年中国历史研究中人地关系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1)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从长时段和宇宙星系一体来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有决定的作用,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有决定作用。(2)不能简单地说生产力越高,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小,只能说社会生产力越高,人类越是在更广泛领域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接受地理环境的制约。(3)地理环境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社会、上层建筑,一方面直接影响民族性格,造就文明的差异,这两者并不冲突,这更能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