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指的是人类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过程。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二战战败后又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成功进入知识化时代。在这当中,两次教育改革起了重大作用。那么,这两次教育改革又是如何成功地促进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作用呢?本文将从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入手,分析其基本特性及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为了能简单地论述问题,我们先设定三组关键字。第一组是两个“R”(Restoration & Reform);第二组是两个“C”(Control & Competition);第三组是两个“E”(Equality &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转变。即第一次是完成从动物向原始人类的转变。第二次是原始社会向农牧文明社会的转变。第三次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第四次转变过程中,即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如果说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  相似文献   

3.
早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中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和它的五大特征:一、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二、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四、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五、制定各项政策均需通过“智能技术”.总之,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和变革的直接力量”.1980年美国知名学者、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回顾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他认为,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文明浪潮的冲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在书中不仅描述了新时期工业和技术变化——计算机、全球电信系统、新能源、生物技术、向空间和海洋进军等等,还从就业、家庭、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论证了这些变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科学技术新变革的挑战。何谓科学技术新变革?国外对此提法还很不一致,大到可分为三种:一曰:“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指农业革命,它使人类从原始的渔猎时代进入了文明的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是指工业革命,它使人类进入了用矿物能源代替人力、畜力,用各种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化的文明时代。这样划分者认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其原动力都是能源。第一次浪潮能源,一是靠“活电池”——人和牲畜;二是靠自然力——太阳、风和水,《国外又称为“吃自然利息”),第二次浪潮是来自煤、天然气和石油,(又称之为“吃自然老本”)。“第三次浪潮”的起因是受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23-25,67
[专题解读]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祖传生活的现代化除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6,(6):4-7
在从工业时代、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时代、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的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何传启,1999),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借助信息化采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在制订2020年发展纲要的过程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推进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即能不能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 引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出现了三次巨大的生产方式变革,产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第一次是农业革命,其标志是创造和使用铁制工具,人类社会从此由游牧时代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其标志是进行机器化大生产,人类社会从此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第三次是信息革命,就是目前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是发明和使用计算机及其信息网络,人类社会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文明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同时也遭遇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开始了生态转向,人类社会也向着更高形态的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有着相同的问题指向与理论内涵,都应该从人与自然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解。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生态现代化昭示了和谐、绿色的发展理念,成为人类通达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制度建设、市场和经济主体、社会力量以及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化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撞击而发生的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同西欧国家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迥乎不同;洋务运动在这一转型中的步履维艰,乃至最终失败都与其对宏观历史时代“近代尺度”内涵的不能正确把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什么是现代化呢?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现代发生的巨大变迁。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普遍的、深刻的变化,体现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和变迁;中国人的现代化则是从人的观念、能力、活动、交往、享受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普遍的、深刻的变化,是在农业文明中凝结成的传统社会人格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渡和转型。就社会作为整体而言,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是同一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我国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