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桃源理想的美丽世界,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小说构建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作家从和谐的理念出发,不仅在文本中处处表现了和谐之美,更是透过文本向读者传达出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渴望着人性的回归,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
匆忙参加全市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短篇小说选读(选修)》中汪曾祺的《鉴赏家》一文,上课时长是15分钟。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要求,习惯了45分钟课堂的自己,头脑是懵了。于是乎埋头苦读文本。汪曾祺六十多岁时创作的抒情小说,其抒情意味最浓,写得很美。《鉴赏家》中的叶三确是汪曾祺小说中最具抒情味又最常见的小人物。作品环绕季匋民的画作获赏果贩叶三而终生珍藏、至死不售的佳话,穿插当地风俗轶事、人情物理的诸多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中写女性人物的形貌,一是正面写:从作家的主观感受出发或重写女性的眼神,或重写人的动感体态,以突出人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形写神"。二是侧面写:从读者角度出发用暗示的方法想象其美,或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角度出发,不直接写女人的美,而写这些看到她的人的反应中来显示出她的美。这是避其文字直观性之所短,用其文字间接性之所长,并以生活和想象作基础的高明的写人技巧。  相似文献   

4.
求雨     
整体赏读将生活中的平常琐碎甚至是苦难写出诗意,是汪曾祺小说中一种别样的美。在他的小说中,没有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田园风光、人情世态。正如此文,他没有将视线投向人们盼雨的焦虑、痛苦,却是细致地写一群孩子求雨的过程,与其说是作者给予人们的同情与希望,不如说是他把美(孩子纯真的心灵)馈赠给我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市井小说取材广泛,致力于以乡俗写人性,力求在原始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在小人物平凡的人生际遇里,深入剖析民族心理,挖掘生活中蕴藏的美与诗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论者、读者都对汪曾祺作品中田园牧歌的抒情色彩和梦幻情调达成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汪曾祺与悲剧、忧愤无关,因而牺牲了对这样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的丰富性和矛盾性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便会发现在“和谐与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怒”与“哀”.笔者将在对《汪曾祺全集》的细读基础之上,联系当时社会语境,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轨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以期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汪曾祺.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一个在创作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他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本文以《沉沦》为范本,从感伤美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四个层面来品味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内涵富有诗意化,它赞美和呼吁美好和谐的人性、人情和生活,与之相协调,其小说的语言也呈现出诗意化的特色。这种主题和语言的高度统一,使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了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受戎》虽写凡人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故事平淡与自然,在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处处体现出诗意之美.是散文化小说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小说在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结构形态和自然美、感伤美追求诸方面,呈现出带写实风的浪漫抒情特征。它是一道诗意盈盈,情意绵绵,风格独异的文学风景,提升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抒情文学的艺术品位。郁达夫的风格奇特,但不是完美的,它给我们的审美阅读“朝着美的上升”提供了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12.
一任何文学作品,它所表现的人生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以它特有的形象选择和描绘方式,来传达它的情感美与道德美的人生内容。抒情小说将“美”提到很高的地位。作家们力图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起来。表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界中的美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追求的美学目标。在有生中我发现了“美”,那本身形与线即代表一种最高的德性,使人乐于受它的统制,受它的处治。(沈从文:《烛虚》)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孙犁:《晚华集·黄鹂》)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汪曾祺刚开始学习创作小说的时候,喜欢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写得非常漂亮,喜欢让人物用诗意的语文交流,而且富有哲理,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很“玄”,以显得有深度、深刻。沈从文先生看了这些作品,对汪曾祺说:“你这是两个人在对话吗?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沈从文先生的意思是,这些对话写得不像是真人在说话。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的作家中,汪曾祺的创作是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意义的。汪曾祺以抒情的笔调,着意描写民情风俗,从凡人小事透视美好人生,讴歌民族传统的道德美,人情美,人性美。他以自己的故乡为背景,成就了一幅幅清新淡远的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卷,并开始了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先声。本文就汪曾祺小说在形象塑造、情节构成、风俗画描写等方面的特点,来勾勒其小说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语言既体现出人物和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表现得诗意盎然,从而产生了"返回民间生活"和"为生活语言去蔽"两种功能,实现了汉语现代化的审美理想。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接续了古代汉语以"天工"为宗的美学传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一种富有自然美和意蕴美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抒情小说的情绪美刘华现代抒情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它“偏重于表现人的情感美、道德美,弥漫着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笔者认为,现代抒情小说的魅力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情绪美的力量。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形象来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审美教育的载体,它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发现美、扑捉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小说名篇中,作家或以一种崇高的理想美鼓舞读者的斗志,或以一种真挚的爱国美震撼读者的心灵,或以一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的散文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善于通过对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普通事物、普通风俗的诗意描写,引导读者去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美,获得重温世界的美感。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  相似文献   

19.
曹威 《文教资料》2009,(5):28-29
汪曾祺的小说历来以平淡、恬静、温和著称,散文化的小说风格是读者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因此从“琐碎”、“亲切”和“含蓄”这三个角度去感受其小说,对于我们进一步领会汪曾祺小说之美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池莉是当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说居多,大多描写平民故事和日常生活。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写日子的小说道出了平民现实的真实感受和关注平民的现实存在状态,更深层次的是其小说内容流动着诗意的情绪和饱含着哲理的意涵。诗意浸透生活其间,让人们读到了生活的美,而构成生活内质的哲理也表达了众多人生存的意义。从而,池莉笔下的生活不是无聊、干瘪、平面的生活,而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些凝聚出池莉小说中平淡生活的审美意义,这也是发展创作中的池莉写作真正打动人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