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的教师需要多种能力,然而课程开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由教师在社会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而且也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所必须的。面对我国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广大的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为课程改革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教师课程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的能动力量,是课程价值与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外倾性和叠加性等特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视教师课程能力缺失的现状,探究引起教师课程能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建构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教师课程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3.
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师观和课程观已经脱离时代的需求,当今教育呼吁出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教师的有效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目前我国对教师课程能力的认识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变革和教师能力建设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发宝  吴青 《物理教师》2009,30(12):1-2,8
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调查表明:中学物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加强教师的课程资源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课程资源意识与利用多种资源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经历的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工作过程本位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组织的核心,达到提高工作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目的,从教师、学校、政策制度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培育教师课程能力并发挥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大陆20所师范院校的880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能力发展过程呈现三个特点: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水平在不同院校和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教学实践可以助力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且空间较大;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存在关键阶段和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课程能力提出三条建议:回归课程价值,以"互惠""分层"强化课程能力培养;聚焦课程内涵,促进教育实习从"解释实践"走向"改造实践";借助教育情境,以"创生""教研"促进课程能力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了解我国台湾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分析和阐述我国台湾师资培育的改革经验以及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贯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所体现出来的诸如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较大、课程设置注重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制度,并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挂钩、以教师资格证书保证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程能力是实现国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绩效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教师课程能力建构,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运作及成败直接关联于其保障支撑体系的诸多因素。它包括:由学校的教师发展体系、课堂教学变革体系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由学校发展战略体系、学校文化体系、学校管理体系等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内在保障体系;由教师教育变革体系、教育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教育财力投入体系、社区文化及环境支持体系以及课程改革各参与主体责权利再分配机制等因素所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外在保障体系。要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则必须优先致力于整个课程改革发展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及优化。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素养新内涵——来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春娟 《教育探索》2006,(2):116-118
从2005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要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广大教师就应该具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素养的新内涵包括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信息素养、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