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位课是直接为培养目标服务,还是直接为论文课题服务;是直接为研究生专业服务,还是直接为研究方向服务;这是学位课设置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是直接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则学位课设置的面要宽,起点要高,必须按二级学科来设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硕土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如果是直接为研究方向论文课题服务,那么学位课的设置则是窄而深。这会造成研究生视野狭窄,独立钻研能力差,尽管论文完成了,  相似文献   

2.
仪器仪表工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目前仪器仪表工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仪器仪表工程专业重点从课程设置、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环节教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制定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制度、指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抓好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等方面来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为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与联合单位强关联特征的培养条件筛选,学生绩效的导师管理和独立考评等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要环节,要合理设置课程,构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研究生学识、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加强学位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的区别,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双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实践证明: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遵从社会需求的学校本位制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单位与导师间共商的课程设置,学科特色与联合单位强关联特征的培养条件筛选,学生绩效的导师管理和独立考评等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规模需求,改善工科学位比较单一的状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置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的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以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近年来,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探讨了一些培养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其中关键是优选导师,确保培养质量;做到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恰当,工程背景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按照学生特点制订课题方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工作,对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创新培养模式、注重课程设置、突出实践环节、体现工程特色"的改革思路,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独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通过侧重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招生录取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设置以及层层考核的学位审核制度等先进经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文章以哈佛大学等三所美国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课程设置和学位审核制度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硕士学位是一级独立学位,硕士生的数量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90%左右,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为国家输送什么样的人才,能否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因此,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期任务。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沿袭了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从招生、培养到学位论文都以导师为中心,按照导师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设置入学考试科目,并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设置课程,学位论文的内容也很少超出导师研究课题的范围。达种封闭式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工作适应性差。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少研究领域在几个学科边缘交叉发展,一个优秀的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导师的指导,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集体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相关学科的学术优势和在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对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检验。笔者针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加强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学位论文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质量和总体素质而言,中美两国研究生各有长短;就研究生培养结构而言,教育硕士学位更具迫切性;就研究生教育改革走向而言,可以考虑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学位设置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2.
恢复招收研究生,特别是实施学位制度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保证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纪之交,我们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改革,为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和保证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而努力。  一、 关于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近五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回顾  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至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建立了…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自2009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在借鉴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渠道、师资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着手,对农业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其中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检验研究生学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几年来,在不少研究生中存在混文凭,以及考上研究生必得学位的错误想法,研究生论文答辩存在着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学风,确保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我系在硕士生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严格管理,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浅见厉虹(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工程类型的硕士研究生要具有这种能力,就应具有各种良好的素质。在科学技术日...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2012年招收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从学位课程设置、临床轮转、考核体系、学位论文评审等方面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结论:从加强学位课程建设、合理安排临床轮转、分级管理、完善考核体系、规范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17.
林业工程学科培养了应用型、学术型、复合型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满足福建林业发展的需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我校林业工程学科学术型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林业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文章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了对比分析;从社会认可度、师资、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和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提出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0.5+1+0.5"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举措,把培养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的任务纳入了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范围,开辟了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新途径,对推进教师职业化进程,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为中学教师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缺乏现成的可遵循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是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学位条例规定,硕士研究生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