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与品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标准.如果将其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品评,书法的"气韵美"也就更多地表现为书法艺术家将胸中之"气",也即,书法艺术家内在的品德修养,生活情调,人格气质,文化品位,学术涵养等,通过用笔、结字、走势、布局等诸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一个气贯全局的书法"艺术意象整体",它如若给人的感觉为元气淋漓,酣畅通达,氤氲神妙的话,我们就说这样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了"气韵美".  相似文献   

2.
气韵之气系指艺文之气.它是作为宇宙本体之气的分体,是人性之气与物之气在艺术创造领域中的交流、融合与凝聚,通贯于艺术创造的主体建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与艺术的接受批评.气韵说的根本要求是一切艺术品应当与生命同构.在艺术品中,艺文之气应当流行顺畅如风,凝结强健似骨,虽阳刚与阴柔百态,但皆能显其生动之势,遒劲之力.而气之运化,和谐而有节律,因变化莫测而神,臻余味无穷而妙.气依韵而运化,韵本气而神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乃艺术之至境,亦即"气韵生动"的极致.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建玲 《考试周刊》2007,(32):41-42
书法中的"神彩"论脱胎于六朝的"形神",它不强调具体物象的神态和气韵,而是艺术主体流溢于笔端的精神状态,它超越有限之"形"而达到了一种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将古代文气论进行了现代性转换,建构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小说理论体系.小说创作就是行"气"过程.小说的结构是内在的节奏,受制于文气.小说的人物要神全气足,意境要气韵生动.语言是小说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翻译活动属于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文学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气韵"理论与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作为文学翻译理论而用于评判文学作品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文气说"在文气、风格、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开辟了从作家精神世界角度把握作品基本特色的思路,并初步接触了作家与风格的关系,确立了我国古代风格论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文气,是指在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内容相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情调、气韵和气势。文气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以人体喻文章,那么,主旨是灵魂,材料是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外衣,而文气,就是血脉和气息。一个人血脉旺盛,气息畅通,就健康,生机勃勃;若气息奄奄,血脉受阻,就将失  相似文献   

9.
“气韵”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韵”的涵义大致是“气”与“韵”各自涵义的合成:“是指创作主体以力量显现的心胸状态及其斌予作品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动势;“韵”是指作品具有雅致、淡远、和谐的风貌之美;“气韵”即呈现于作品外观的气势与韵致。对于创作主体来说,气存在于其心灵的要求自我实现系列中,韵是其心灵要求和谐整一系列的体现;气、韵的阳、阴这分及力、媚之别都导源于此。气韵的形成与心灵第三层面的敝亮有关,因此关系到“生知”和学养。气韵属作品的外形式,气与韵是合成艺术风格的两元,二分别系着笔与墨。由于社会、化和艺术自身演变的原因,我国艺术在中唐以前重气,中唐以后重韵。当代艺术可能再度走向重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苗菁 《现代语文》2013,(7):45-46
古语云:"文以载道""情者文之经"应当是就写作主体和阅读主体双方而言的。对作家来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作品是个人情绪化的产物;对读者来说,披文入情,含英咀华,竟至废寝忘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纽带,是架设于彼此心际间的桥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无论叙述描写,还是绘景状物,由于真情贯注,物我交融,因而阅读能引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体人的活力.利益是主体活力的内在根据,必须依靠道德自律、社会舆论、法律规范等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正当利益,运用综合利益机制和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12.
发挥新教材、多媒体优势,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寻找英语课堂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合力的内核要素的协调状态,合力是活力的内在总体动力,活力则是和谐的必然结果,是合力映现于外的生长力、创造力、生命力。和谐、合力、活力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在不断整合中波浪式发展。遵循和谐、合力、活力的辩证法,自觉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自觉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自觉构建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西方国家比较,我国目前也相当重视主持人“生命力”的研究。在主持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影响主持人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什么是主持人的个性,个性化存在的深层原因,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个性化背后的隐忧,个性化的实现与培养,这些是当前主持人和出镜记者必须掌握或补充的专业知识,也是学术界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充论"命"     
王充在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用元气、星象、骨相这些物质的东西来解释“命”,主张偶然的禀气决定了必然性的“命”;而从另一角度,他又认为偶然发生的任何变故,又都是必然性的“命”决定的,最终陷入了机械的宿命论。  相似文献   

16.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教师作为"人"的教师,强调教师的"个体自我"在教师专业角色认同中的作用,以"存在论"的视角剖析构建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 ,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 ,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 :放弃经验 ,演绎观念。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20.
论“真实”     
人总是要真实地生存和生存在真实世界,真实是人生存的依据。因而,人正确地理解“真实”才能正确地理解他自身,正确对待他与之交往的他人、他物、才有对科学真理、理想、信念、道德、艺术等的正确态度。实体主义思维的对象化、逻辑化要求,求索到的“真实”或者瓦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或者与人的超越本性对立。从劳动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才能揭开“真实”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