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复盛 《学子》2013,(12):70
中职历史课程建设由于受中职学校重专业技能课程建设轻文化课程建设的传统思想影响,一直在中职课程建设中被边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专业的特点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出发,阐述在职中美术类专业加强历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历史课程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和地位,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历史课程应多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强化历史课程的德育化功能.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实现课程的德育目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作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本文将阐述其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历史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从合理开设历史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两个方面进行了中职学校历史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奠定基础,提高历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提高授课质量和有效度,就基础薄弱的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历史学习的质量,发现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调查的基础和教学实践上,分析调查结果,对普通学校历史课堂教学,考试,课程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明华  周靖 《历史教学问题》2004,(5):106-111,63
众所周知 ,学科自身的结构与流程是一个必然经由的过程 ,即课程→教材→教学。教材是课程的实施文本 ,教学是课程的实践环节。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 ,各学科新教材的问世 ,并在本市部分学校试验 ,新教材的学科教学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物化学科现代教育的目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然而 ,探索一种新的课改思路 ,即教学→课程→教材→教学 ,一言以蔽之 ,通过高一历史新教材的教学 ,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开发符合二附中学生特质 (认知结构和个性特征 )的学校课程 ,编撰相关教材 ,制作教学课件 ,实现历史课程的校本化是一年…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地理及有关人文知识的综合课程,因此它要求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乡土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开发并整合乡土课程资源中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有助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发教学资源日益显得重要。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制约了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仅从一个农村教师的角度,结合《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探索农村学校社会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的建设是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承接和传统特色的张扬,也是学校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通过回溯传统、融通学科、联接社会等课程开发方式以及校本课程教学、天文研究性学习、天文社团活动等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基地最终形成了实践互动、开放创新的"做中学"的教学生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源源不断地助推着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兴明 《广西教育》2014,(6):112-113
简述目前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困难,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提出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各个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反思。新课改  相似文献   

12.
创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关系学校、学生和社会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综合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软件工程》课程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此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还比较薄弱。本文结合基层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系统地总结了《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特征,详细分析了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定义一所学校办学的优质?历史固然可以成为其厚重的资本,但必然要靠好的课程来支撑、推动和实现。课程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品质,是一所学校教育目标、办学思想、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彰显教学智慧和呈现学科价值的美妙经历,更是滋养孩子生命成长的土壤和张扬个性、激发潜能的舞台。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校都在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我校在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规划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作为四川广元地区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虽匮于硬件缺乏师资薄弱,但却拥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参与新课改实践强大的后盾和重要的突破口。如何挖掘这些资源的育人功能并结合新课改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教学开展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功能,研究其资源开发、内容选择、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第五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最近在上海普陀区新黄浦实验学校圆满落幕(详见会议综述)。自2006年以来,学校依托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秉持着推进教学理论创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宗旨,积极承办了五届全国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新黄浦实验学校聚焦有效教学,采取优化课程、建构课型、研究课例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一方面抓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以学校育人目标立大志、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4,(9)
正自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程理念在不断深入,各地学校都在改革,尤其是学校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可谓百花齐放。在这些改革中,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工具,其价值已经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根据笔者平时的观察,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效果参差不齐,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特别是体育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就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现状、问题提出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8.
周丽芳 《广西教育》2022,(11):103-105
本文从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进行研究,指出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代接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差、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脱节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可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等4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黎刚  冯会明 《教育与职业》2006,(32):171-172
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色受到普遍关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的必修课。大学历史课程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紧迫性和可能性,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大学历史课程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和指导用书,这就需要每个学校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对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和指导。教师结合某高职高专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总结出了不同视角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呈现学生主体性;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呈现出专业性;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呈现出地域性;结合社会发展呈现时代性;结合社会实际呈现社会性;结合思政课程呈现课程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