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艳 《教育科学》2006,22(4):23-25
学校空间通过内部的区隔化,确立自身制度化的空间构建。通过脱域化,即教育场景与地方性社会情境脱离,使学校空间与整体的社会空间的构建相融合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下,社区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城市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社区主要成员的主要社会活动脱离社区,居民生活脱域现象加剧。文章试图从脱域的视角切入,分析社区居民社会生活脱域的因素,并提出缓解脱域对社区建设制约的相关建议,来改变目前社区建设缺乏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的平静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脱域共同体正在悄然兴起,而在此背景下的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脱域颠覆了时间,脱域拓展了空间,脱域带来了些许变迁。教育对此应主动地做出回应,并试图体现"超越性"的功能。具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在理念上扬"脱域"之所长,补"脱域"之所短;而在行动上,既要利用"脱域",又要改造"脱域"。  相似文献   

4.
杨善军 《中国教师》2014,(12):75-76
<正>传统文化具有人文性、丰富性、地方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不少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抵制,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寻找教育的新支点,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经过思索和研讨,我校决定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涛雒历史文化资源,以涛雒精神教育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近年来,我校的校本教育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塔甸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村落,在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该村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社会经济现代性变迁的问题。当地彝族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积极进行着自我文化选择和实践,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地方性进行重建和创新,试图探索一条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全面融入全球一体化和民族国家经济生产和消费体系中,在获得现代性的同时,有效地保持自己的地方性、传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滕州辛绪及周边村庄加快了从传统礼俗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形成一种地方性礼俗:喝喜酒,不收喜礼。这一礼俗的形成既有地方历史文化渊源,也是传统文化观念在新时期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礼俗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礼俗的形式,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引发我们对传统与现代不同文化观念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钱仕刚 《贵州教育》2023,(13):39-42
学校教育须践行文化传承之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朽的文化价值。本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塘火龙”为例,探索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美术学习效果,提升初中生审美素养,进而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8.
"插花节"是大姚县昙华乡彝族人民盛大传统节日,其仪式乐舞活动的当代建构,是传统的继承与再造,保持了"插花节"仪式乐舞活动具有连续性与世俗性二元特点;赋予了传统乐舞节日宗教、政治、文化等多重意义,使传统乐舞活动保持生机与活力,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地方性知识与民间智慧,笔者认为传统与当代并不存在根本的破裂而相互对立,应是在传统意义上重新建构的。  相似文献   

9.
李长吉 《教育研究》2012,(6):80-85,96
农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实践性知识之外,还应拥有生产生活的地方性知识、历史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传统民俗的地方性知识、民间艺术的地方性知识、地理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思想观念的地方性知识。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可以促进农村地方性知识的保护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使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的策略主要是,将地方性知识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电子书籍越来越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载体,传统书籍尝试在字体安排、色彩等方面不断变化来满足人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体验。传统书籍设计的不断变化也促使地方性民俗书籍在设计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可读性。但因为地方性民俗书籍的受众群体的限制,地方性民俗书籍设计还是无法摆脱记录性的书籍设计方式,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性民俗文化内涵,我们进行了以绵阳区域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性书籍设计系统的教学研究以及设计探索,尝试利用交互式纸质书籍系统技术对绵阳民俗艺术文化内涵进行全新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1.
哈丁的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从非欧洲的“立场认识论”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科学提出了批判,提出任何科学都是“地方性知识”,力图描绘一种多元文化的科学。同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认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寿阳竹马戏,也称高跷竹马,是起源于明末清初,集高跷、竹马和武打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竹马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一具有地方性的民俗活动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用途为祭天祈福,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文化。竹马戏传承至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问题在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类学校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质量保障。大学是一种文化组织,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因此,高校要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必须从大学文化认同开始。从逻辑上分析,文化认同首先表现为身份认同和行为认同。但是,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文化与历史的特殊性,在大学文化认同过程中表现出了文化传统的双重矛盾性、身份认同的身心相异性以及制度建设的模糊性,应针对性提出具体路径,实现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文化认同,提升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甘肃社火是家乡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历史悠久,传承了许多古老的习俗,是认识乡土社会的一面镜子。甘肃社火特色鲜明,在流传过程中,始终固守着传统的表演模式,并与人们的祭祀、祈祷等活动相伴而存。甘肃社火注重在表演中传播传统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的家乡文化特色,其丰富多彩的表演,能使每一个参与者深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因此,作为民俗文化的社火,不仅是家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人生、塑造品格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小说集《坐床》集中对花桥这个地方性文化价值系统中无处不在的隐性暴力进行了书写,向我们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的认同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关系,以及在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中个体的艰难突围和在传统价值系统崩溃之后现代性价值建构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价值关怀缺失等文化问题。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具有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胸襟、气度和使命感,同时也彰显了其写作在今天这个文化剧变的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域精神是地方性文化的历史浓缩和价值提升,传播地域精神是地方性大学的重要文化职能。地方性大学只有立足于地域精神之上,才能凸显地方性大学办学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立足地域精神建构地方性大学文化资本,是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以及地方性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对地方社会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方性知识强调所有知识的平等与特性,反对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任何一种民族地方性知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和优势,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彰显。由此唤醒了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持有者"——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性知识载体民族文献信息收集的自觉,以便使民族地区青少年一代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种民族地方性知识,成为民族本土社会的建设者,保证民族本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寿阳大竹马,也称高跷竹马,是起源于明末清初,集高跷、竹马和武打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山西寿阳的高跷竹马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这一具有地方性的民俗活动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用途为祭天祈福,同时也具有多样性的文化。大竹马传承至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大竹马也面临着生存危机,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洪江号子是在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产生并流传的民族音乐,有着典型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在全球经济化的冲击下,以及现代化的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的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洪江号子要在保持传统原生态的同时,又要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让洪江号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要素,能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使传统的洪江号子文化如何实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和变迁,成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土建筑的建构文化中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与现代符号学内容具有同构性,从二者的适应性与整合性逻辑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传统乡土建筑构筑方式的符号化逻辑原则及其现代意义。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情趣结合的地方性表达是现代乡土建筑建构文化的本质,也只有这种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现代符号意义的乡土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