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所以要求     
我们做老师的有多少次听到学生发牢骚:“老师太苛刻了,不近人情!”“老师真罗嗦,什么都要管,烦死人!”而我又多少次,虽然想告诉他们,自己是多么地爱他们,却无语凝咽,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2.
龚燕 《辽宁教育》2006,(10):1-1
我们作老师的有多少次听到学生发牢骚:“老师太苛刻了,不近人情!”“老师真罗嗦,什么都要管,烦死人!”而我又多少次,虽然想告诉他们,自己是多么地爱他们,却无语凝咽,不知从何说起。孩子,我爱你们!所以我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一样爱护,一样期待,一样负责。从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时间,如同一张过滤网,当杂质都留在网上,被丢弃后,剩下的便都是精华了。蓦然回首以往那上千次的“一节课”,却惊异地发现,印在脑海中的,寥寥无几。最使我难忘的那节课,是一节班会课,距今已快七年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探讨有关情感的问题———“爱”的一堂课。爱是一个多么沉甸甸,又是多么深沉的问题呀!即使是饱经风霜的老人、鼎鼎有名的大哲学家,也把不准她的脉搏。可到了我们这些一年级孩子的嘴里,却成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我想就连老师,也猜不到我们会有什么结论。当老师提出你爱谁时,一只只小…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为我的老师画张像,那么,我会用素描、水彩、速写、国画来画我的老师。一“呀,就差这里!”这是一次数学测验,这些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题了。三下两下,就做完了。自以为聪明的我,竟粗心的写错字,等到试卷发下来,望着那个大大的叉,心想:这小小的错误竟躲不过老师的眼睛,一脸严肃的她,像素描一样黑白分明。以后,我再不敢马虎了。二“非典”时期,班里有许多同学生病了,老师总是语重心长的说:“注意身体!”“别生病了。”“快,穿上衣服!”时至今日,这些话还常常在我耳边响起。老师的腰不好,大家多少次请求老师坐下来讲课,她总是摇摇头。水彩的颜色多种多样,但画不完老师对我们的爱。三“教师节”班会上,同学们笑着哄着:“老师,来一个!”老师笑着,大方的走出来,“好,我来唱支歌。”大伙一听,乐了。掌声啊,笑声啊,好像要把课室抬起来……老师唱啊唱啊,笑得甜甜的,眼睛笑弯了。大家陶醉了。老师,你知道吗?那一天,我们是多么快乐,多么喜欢你。那一刹那间,我想用速写把这种感受画出来……四我的老师是多么“富有”,她“富有”知识。不管我们问她什么问题,她总能说出许多所以然来,让我们大饱耳福。她又多么像一幅名为“追求”的国画,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的语文课可非同一般,不管你信不信,先听我说完再下结论。这天,曹老师伴着优美的上课铃声来到教室门前,先潇洒地甩了甩又黑又亮的头发,然后又整了整衣装,才从不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女生看了直心动,男生见了,气得把牙齿咬得“咯咯”响,有的还抡着拳头,恨不得上去把曹老师扁一顿,谁叫曹老师那么爱摆酷呢!这叫自讨苦吃!曹老师上课很少用书,只见他清了清嗓子,又把鼻梁上的眼镜向上推了推,张开嘴巴正想讲课,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又响又脆的“啊嚏”!打个喷嚏不要紧,可这一声却把全班同学都打愣了,但那个打喷嚏的“帅哥”———钱宇周却吹嘘…  相似文献   

6.
真诚的忽略     
沈建新 《河南教育》2005,(12):45-45
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黑点。”“不,不能这样!”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首先应该是一张白纸!”……几十年后,其中的一位学生——如今是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依然清晰地记得老师所说的那句极其简单的话,并为之感动。是啊!有时,我们的眼睛对事物的观察也会有失公允——明明面对一张白纸,我们却只看到了它万分之一的瑕疵。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张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不及格,语文老师也总是说他长着个榆木脑袋,全班体育不达标的又只是他一…  相似文献   

7.
舞蹈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自由、率性溢于言表。成人写作,学生作文,乃心灵之表白、思想之流淌,当属自由的舞者之列。然而,许多语文老师却把写作教学称之为“戴着脚镣跳舞”,这是多么沉重的比喻、多么无奈的慨叹啊!  相似文献   

8.
五彩缤纷报     
!小编辑亮相台!大家好!我是《五彩缤纷报》的小主编罗湘玉。我爱看书、画画、打羽毛球,还喜欢说英语,希望大家喜欢我,也喜欢我们的班报。*班上新鲜事*男生手工队做手工是我们女生的拿手好戏。男生们看着手痒痒的,又不会剪,便向我们女生学。女生们热情地教他们,让他们天天练,终于教出了一批心灵手巧“的男徒弟”。现在你瞧,我们把教室装扮得多么漂亮啊!教室更美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更深了。(罗湘玉)*班上新朋友*我们的大朋友我们班有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下课后,老师是我们的大朋友。”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老师问“:这有什么好笑的?以后…  相似文献   

9.
好个“试试你们”!一来制住了这一有关脸面的突发事件,维持了课堂纪律;二来自搭了下台之阶,维护了尊严。顷刻变“守”为“攻”,岂不妙哉!可是学生们那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给我们无尽的思索。他们会想:老师真在试我们吗?老师的话都是对的!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老师不自觉地又出现了错误,而学生以为老师又在试试他们,  相似文献   

10.
表扬栏、批评栏,一般都是公布于众的,但我们班却有一个被报纸遮住的批评栏。“张××又打小同学了!”一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我很了解打人的这名学生,他历来被老师们称为“头难剃”、“朽木不可雕”。每次说服教育对他只能起两天的作用。可总不能天天去找他谈话呀!这次用什么办法呢?想着想着,他自己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打人后,我……道歉了!”我叹了口气,把他领到办公室外面的一个角落里。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是我的惯例。“你又让老师失望了,对吗?”“嗯,我常常是下手快、后悔迟老师,我……我下次一定改。”…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一书中的《病中的先生》,作者从老师谈话中体会到老师即使在病中也为学生担忧,怕他们学不好。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使我知道了老师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当我读到“先生每日教五小时的课,运动一小时,再去夜校担任功课两小时”时,心里不由得吃了一惊——上七小时的课啊!七小时是多么长啊,七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写两篇日记,读一本书……上七小时的课,听已经很累了,更何况讲课呢。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可当我读到“先生吃饭草草地吞咽,从早到晚一直没有休息”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饭都吃不好,还要劳累一整天,中间连休息…  相似文献   

12.
“爱,是事业杠杆的支点”,即事业的成功无不立足于“热爱”这块基石之上。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倾注自己的心血,才能潜心研究,锐意创新,才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而“热爱”的前提又来自于对事业的认识和理解,即所谓“知之越深,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干之越诚;干之越诚,效果越好”。在我担任的九年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认为,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桥梁,如果离开这个桥梁,无论才华多么出众,水平多么高超,也不会有所作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排队,男、女生自然地保持了距离,我装作没看见;孩子们悄悄议论:××喜欢××,我装作没听见。终于有一天,一个女孩儿满脸委屈地把一张写有“××爱××”的字条递给了我。我还能保持沉默吗?要知道我是多么不想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呀!我是多么渴望他们能永远保持那份童真呀!一节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带来了阿尔卑斯奶糖,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惊喜。望着那一张张兴奋得涨红了的小脸儿,我不由得深深感动了:他们是如此容易满足!我是那么深地爱着他们———55位孩子啊!“王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发糖果?”“因为我们这次考得好!”“因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4.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朱爱华 《成才之路》2012,(36):17-17
一次晨间淡话活动中,我问幼儿:“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孩子们沉默许久,正在我失望之余,突然有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循声望去,是平时最爱发言的成成,我问他:“那你怎么知道的?”“电视里看的!”成成自豪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热爱!”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子们说出“热爱祖国”四个字的时候,我为之振奋,而振奋之余,我又在担忧,单凭空洞地说出“热爱祖国、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话,能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吗?  相似文献   

16.
男生与皮筋     
“老师,李霖把我的橡皮筋拉断了!”一个女生气呼呼地跑来向我告状。我正要开口,又有几个女生跑来了:“老师,我们在跳橡皮筋,王超来捣蛋。”“把李霖、王超叫来!”我传下命令,把几个爱淘气的学生叫来狠狠地“剋”了一顿。可是没隔几天,又有几个女生来向我告状。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找了几个男生谈话,使我惊讶的是,男孩子们的动机竟是如此简单,“我看她们跳得这样轻松、有趣,心里怪痒痒的,也想去跳几下。”……男孩子们纯真坦白的话语唤起了我的记忆。是呀,小时候,男生爱打陀螺,他们轻轻一抽,陀螺就稳稳当当地转起来。我们女生看了,羡慕得很,…  相似文献   

17.
严师·慈母     
刘芬 《初中生》2016,(26):54-55
鱼儿离不开水.同样,作为学生的我们,又怎么离得开老师呢?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碰到一位好老师,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名潜在的罪犯.”由此可见,好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 幸运的是,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好老师.她默默无闻却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精心地培育我们,让我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陶佳红老师.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老是看不起“儿童团”,有些教师老是看不起学生,总以为自己如何高明,而青少年、学生们则如何不行。这种观点是完全不符合实际,完全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小学生张军能从一根“教鞭”里看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他对老师提出批评,对自己也有自我批评;过去老师用“教鞭”把他杵出教室,现在他在“教鞭”上写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送给老师。多么有觉悟,又多么懂政策!难道我们不应该多多向这样的“儿童团”学习吗? 教材中孔孟之道的影响,应该发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继续清除。万新小学几个小学生课堂上的那一场讨论,对那种认为“小学生不能批孔”的偏见是一个有力的驳斥。破除看不起“儿童团”的错误观点,认真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是继续搞好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尴尬     
既为父母又为老师的我们,常会碰上这么一种情形。当为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讲解时,我们讲得又耐心又仔细,真是到了“诲人不倦”的地步。同样的事,若听讲者换成我们的儿子或女儿的话,我们可就没有这份耐心了,甚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连这也不懂!你怎么会这么笨?”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是我们对子女的爱不及对学生的爱深厚么?恰恰相反,是我们太爱自己的子女了。爱之越深,求之越严,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想象得很聪敏,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出现“连这也不懂”的问题,一旦出现了,就表现出对子女的失望。而对学生,我们却宽容得多,…  相似文献   

20.
常玉琴 《宁夏教育》2010,(10):62-62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实话,以前我从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好,因为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把我渐渐磨成了严师,在学生面前我总是一副严肃庄重的样子,尤其是从不轻易表扬赞美学生,而在一节课上,实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些久经“教场”的老师们是多么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扬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