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阅读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者的成长与文学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选择的经典成长小说代表了成长的几种方向。《苹果酒屋的规则》就正式这样一部给人成长的小说。文学阅读给了成长者巨大的精神支持,经典成长小说中的话语成为他们的成长的指明灯。文学阅读启发了生活解读,而生活解读是文学阅读的深化与发展,生活的解读与文学阅读结合起来,走向成熟。成长者的阅读方式便是反复阅读,通过反复的阅读,读者可以反复体味成长。处于初中学习的学生正是这样一群成长者,反复的文学阅读给了成长者启发与领悟,使他们对于成长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也正是这样的反复阅读使得处在这样的年纪的成长者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并通过这样的有意义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加深对于这样有意义的成长类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在感受其成长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法思想,是法学的经典著作.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解读<利维坦>一书,理清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分析,证明霍布斯理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历来被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解读的是教材文本,而教材文本与最初的文学文本相比较而言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通过对教材文本与文学文本的概念分析,简要分析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之处,提出了关于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今语文教学中的教材文本解读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文学解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一篇文本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元解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是对以往阅读方法的规训与扶正.文本的特点以及读者在阅读动机、阅读方法、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多元解读的确立.多元解读也是学生非线性思维的必然表现.多元解读应是多元有界,其作为一种理念开始确立的时候,另一种极端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信马由缰的乱读.面对这一现象,从语言、语境、情感、想象四个方面对文本的解读进行了探索,以期达到多元解读的澄清与去弊.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选修把同一体裁的文章集中到了一块,改变了原来分散的格局。希望通过对短篇小说的集中阅读和欣赏,培养同学对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探究兴趣,掌握一些必要的小说欣赏知识,进一步理解,提高对小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能力,逐步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同学的认识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对短篇小说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接受式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的意义解读往往是通过教参、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文学文本阅读走进了一成不变的死胡同,无法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多样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8.
陈秀征 《天津教育》2013,(16):28-30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是决定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确定“教什么”的先决条件.一、教师文本解读的内涵和意义文本解读,“用‘文本’取代‘作品’”,强调的是文本的自足性和读者阐释的开放性,文本的意义有待于读者的理解.“用‘解读’取代‘欣赏’”,强调的是文学阅读活动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艺生存格局的变化和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浸润,文艺美学已不满足于对文学艺术的审美阐释,而努力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拓展文艺美学之美学阐释的精神空间,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审美文化,成了文艺美学关注的对象.文艺美学发生了从文学艺术研究向文化批判理论的转向,由此带动了文艺美学人文精神的提升和文化建构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关系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社会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化与成人教育关系的认知,特别是对成人教育社会化功能的重申,必将有利于它的社会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与张扬。  相似文献   

13.
儒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清初的实学家颜元正是在儒家教育思想的大背景下,对人性论、义利观和理想人格等命题作出新的诠释,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模糊性是希腊神话故事的根本特征,认为神话故事的模糊性使故事本身和其中的神话人物具有了被多重再现和诠释的可能。作为古希腊最广为流传的神话之一的俄狄浦斯故事便是神话模糊性的典范,从俄狄浦斯故事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神话的模糊性就是神话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中,"以今律古"或"以古限今"的现象同时存在,混淆了语言的古义(或语源义)与今义,都违背了语言历史发展规则.语言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对语言现象,特别是语义(词义)的认识,要注意到两个方面:阅读和注释古代文献应因古文以求古义,切不可"以今律古";在现代语言的使用上也不能"以古限今".尤其是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理解,要更多地关注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6.
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为指导,在德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世学者、教育家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对“下学而上达”思想进行阐述,既探讨了“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又探讨了“下学”与“上达”的关系,而且还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行了“下学而上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德育活动中,“下学”可以理解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个体的道德实践,“上达”则理解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能够为当前如何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每一时代因为各自局限和偏执使得对心理学的认识与理解陷于“遮蔽”。从根本上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心理学的性质,把握心理学未来走向,还是应该回到心理学本身。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之中,向文化寻求开放,寻求理解,会重新确立心理学与特定文化框架之间的关联,达到一种深刻的对于历史、文化、人之间内在关系把握,从而步入心理学“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在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上极具方法论意义,为我们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便实现其新的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的主题可以归结为对于近代以来现代性发展与建构的深刻反思,其中渗透着对于人类的命运与未来的沉重的忧虑。这种反思与忧虑是在多个层面展开的,而其核心意旨,则是对于现代科技和现代政治的反思与批判。它们直接的思想根源是对于现代性的再度认识和评价,而其内在动力则来自现代性自身的诸多悖论与问题。尽管反乌托邦小说并未提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方案,但在其振聋发聩的警世之音中霍然警醒,正是化解人类所面临危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