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以《门外》为代表的三十年代诗歌,充分体现了辛笛诗歌中西融合,古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的挖掘既说明了手笛与穆旦等其他“九叶诗派”诗人的差异,也纠正了以前对辛笛诗歌地位的误判,为解读辛笛诗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人郭沫若、王独清、辛笛分别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认识,郭沫若的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王独清的(情+力)+(音+色)=诗,辛笛的印象(官能通感)÷思维=诗,三个数学公式是三位诗人对诗歌本质特点的深刻理解和创作体会。公式中或对"和"的分解,或两数相加求"和",或用除数求商,都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诗歌本质特点的独到见解。这些认识对于人们认识诗歌的特性和进行诗歌创作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3.
辛笛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辛笛40年代诗歌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辛笛诗歌从《珠贝篇》中注重个人内心的解剖,表现个人内心纤细微妙的情感,到《手掌篇》“从缠绵的个人情感之中走出来”,“把人民的忧患融化于个人体验之中”,注重抒写人民苦难,其诗歌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从个人情感到与人民情感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九叶派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作为九叶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辛笛,他不仅中国古典文学功底相当深厚,而且对西方诗歌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中西文化的合璧使他的诗呈现多元的色彩,既典雅精致,宁静淡泊,富有中国传统的书卷气,又含蓄朦胧,印象幻觉迭现,时间空间倒错,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点。辛笛的后期诗创作,不仅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希望,乐观向上,而且更注重知性,注重思辨和哲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著的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诗人将历史变革和时代精神融于对“瞬间印象”的捕捉和发现之中,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的基础上,以他强烈的自我抒情意识把这些“印象”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紧紧联系起来,把古代与西方的智性思辨融入到这些“瞬间印象”中来,“瞬间印象”与生命的永恒在辛笛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6.
九叶派老诗人辛笛的诗,叩人心弦,海内外广为传抄、吟咏,为人们所喜爱。辛笛的诗在从容淡雅之中,流贯着深情;在中国式的意境中,揉进了现代生活的多彩多味;在迂迥婉转的抒情中,阐发着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理,表现了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半个多世纪以来,辛笛努力探索,苦心追求,把“感觉的真与艺术的真统一成为一个至高至臻的境界”①;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既注意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较多地接受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营养,还大胆地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吸取养分,并把它们  相似文献   

7.
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使得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获得了"九叶诗派"的称呼.但通过还原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坛并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诗歌团体.它是一个想像与建构的产物,它是诗人、研究者、文学史家的合力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对这些诗人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记得那时     
<正>辛笛是星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天放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他忽然眼睛一亮——发现了路上躺着的7元钱。"是谁不慎掉下的呢?"辛笛的胸口"突突突"地跳得厉害。要知道,那可是5分钱就能买到一个鸡蛋的年代!他机警地环顾四周,无人,赶紧弯腰去捡。揣进口袋乐陶陶地回到家中,好几次话已到嘴边,却被辛笛狠狠地吞回肚里,硬是没让爹妈知道自己捡了钱的事儿。  相似文献   

10.
巴金(李芾甘)与我的父亲辛笛是60多年的老朋友,从小我就习惯称他"李伯伯".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他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颇具风貌,能自拔流俗。本文把乔知之现存的诗歌分为女性题材、边塞题材和咏物题材三类分别探讨,指出其上承汉魏乐府古诗,典丽雅正,富含寄托的特点,认为在当时的文坛环境下,乔知之响应了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过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比较江左三大家及其以后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的诗派别五花八门,有世人所称的“江左三大家”;有主张“神韵说”的王士祯;有与王士祯齐名的朱彝尊;主张做诗注重“性灵“的袁牧;渊源两宋,却独树一帜的龚自珍……,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形式已不能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诗界的革命便是自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罗文军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31-33,48
何其芳个人话语与时代主流话语处于既冲突又融合的过程。其诗歌创作及其前后变化体现出深层的语境矛盾,由此又影响着他诗艺的美和诗歌本体上的神性嬗变,并进而限定了他后期诗歌创作。这也是20世纪较为普遍的文艺现象,其中隐含着具有深刻意义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初崇唐诗风日益高涨,推动了高棵的《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的出现。他总结并超越了时贤的“世变”观念,形成在时代影响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双重作用下的唐诗“正变”观。以四唐为依托,把唐诗各体还原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以盛唐诗歌为正声作为阐释唐诗“正变”的依据,构建了其自足的唐诗学体系。但是他毕竟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文化环境,其“正变”观在影响有明一代唐诗学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伊沙以其卓异的写作姿态和风格,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作身份驳杂不一,结合诗作分析他诗歌写作的三重身份:痞子、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并简要论述这三重身份之间的关系,以期初步探讨伊沙诗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李魁贤认为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要素之一。本文从李魁贤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出发,分析他对诗歌抒情性的认识,理清他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轨迹,并系统地讨论其抒情诗在艺术上的独有风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验在台湾诗坛上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杜诗利用中古同义又读字调适诗律的情况很普遍。考察杜诗对中古同义又读字的运用,对今人阅读和研究杜诗乃至整个古代诗歌韵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