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狱神庙”辨——并向吴世昌、孙逊同志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庚辰本的第二十回,庚辰、甲戌本的第二十六回,甲戍、庚辰本的第二十七回,靖本第四十二回的脂砚斋批语中,都出现了“狱神庙”字样。吴世昌同志对此作了这样的考证: “狱神庙”,是封建时代设在监狱里的一种庙,庙里供的是所谓“狱神”,因而得名。罪犯刚押入狱中,或判刑后起解、赴刑之前,都要祭狱神,这对有门路的囚犯来说,就提供了一个贿赂狱更或押解犯人的公差的机会。《红楼梦》八十回后写到的《狱神庙》回,可能就是写宝玉和凤姐下狱之后,营救者借条狱神的机会,贿赂狱更和公差,得以和宝玉等在庙中见面,并最后设法把他俩搭救出来的故事。(转引自孙逊同志著《红楼梦脂评初探》第1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以我的孤陋寡闻,总觉得吴世昌同志对“狱神  相似文献   

2.
《国秀集》收崔颢诗7首,其中《结定襄狱效陶体》与后世诸多集本比勘,发现从诗题到诗句有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多罗列异同而鲜有按断.今据史地、名物、音韵等方面加以校考,并呈献己见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汇辑、梳理、辨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剥离了吴养春案(即黄山大狱)和吴怀贤案,揭示了前者的历史真相,对研究晚明政局与徽洲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脂批本《红楼梦》里有几条关于“《狱神庙》”的批语,对推测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的情节,对研究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结局。对讨论程伟元,高鹗补书的问题,对评价这部巨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特别重要。因此,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它很重视,进行了具体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批语中所提到的狱神庙究竟是个什么场所,大家的看法尚不一致,还在探讨。这里谈些浅见,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5.
"春秋决狱",即依据《春秋》来审判案件,其实质是相信《春秋》作为万世之法,可以衡量一切社会行为。"春秋决狱"典型地显示了儒家话语的构成方式:它以经典文献为价值依据和话语资源,通过征引、史鉴、"微言大义"等方式逐渐扩张自己的话语权力,以求构建一个无所不包的意识形态体系。"春秋决狱"在此基础上,还运用了"原心"、"博贯"等方式,使公羊学阐释学变得更加自由和随意。汉儒的《春秋》阐释学由此带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并走到了它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倡导的"春秋决狱",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引礼入律,礼法结合开辟了道路;"春秋决狱"也弥补了成文法的不足,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人引经决狱深刻反映了秦汉之际儒、法两家融会合流的趋向。入汉以后,儒家思想以经典形式不断对政治和法律进行渗透与改造。哀平时期,《诗》学取代《春秋》,《诗》成为当时官方决狱断事的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经典的诠解归根结底是为皇权服务的,曲意解经,牵强附会,实为人治之一大弊。  相似文献   

8.
公元1044年,北宋政府对一批在国家重要机关内饮酒聚会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史称进奏院狱或邸狱。进奏院风波成为北宋庆历年间的重要政治事件,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在这次风波中被除名,其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进奏院狱本身也成为影响北宋文人心态发展的重要事件。苏舜钦以自我放逐来表达他的抗争,但这样的放逐并没有使他获得自赎。在迁谪生涯中,苏舜钦也表现出一定的忏悔和自省,反映了他特殊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一生听闻、见证或亲身经历了清代统治者制造的各种案狱,如《明史》案、《长生殿》案、《南山集》案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这些案狱都触动或震颤了查慎行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而查嗣庭试题日记案,是雍正帝处心积虑亲自发动制造的文字狱大案,查慎行牵连其中,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尽管后来查慎行被释放回籍,但这种突如其来的、面临生死抉择的覆巢惨变,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导致其心态失衡,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雍正帝的法外施恩,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他的心态异常复杂痛苦,既痛斥罪弟,又顾念亲情,既恨名思隐,又痛感人生。感恩与痛苦两种心绪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唐临治狱     
在封建社会里,无辜入狱的人很多。有一年春耕时下了及时雨,作为县令助手的唐临,为了不误农时,要暂时释放几十个『囚犯』,让他们回家耕种,于是与县令发生了冲突。结果如何呢?且看《续世说》中的记载——唐临为万泉丞①,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令归耕种,与之约,令事已自归。令争之,临曰:『请自当②其罪。』令在假,临出囚。囚皆感恩贷③,至时毕集诣狱。临由是知名。  相似文献   

11.
“春秋决狱“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秋决狱”所决的都是政治、司法中的疑难案件,应称为“引经决疑”才更准确;“春秋决狱”在汉武帝以前即已存在,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但仅是政治、司法惯例,至魏晋南北朝时才形成法律制度;“春秋决狱”至唐朝基本结束,其余绪则延至南宋;“春秋决狱”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应当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2.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米歇尔·图尼埃对原有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改写。在行动序列的转换中,主人公鲁滨逊实现了从文明人到自然人的蜕变,同时,作者也通过他的蜕变阐释了返回自然、与自然融合为一的哲理寓意。  相似文献   

13.
《太原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则短小精干的法律故事,以细微之处反映了明末清初那段时期的审判和诉讼的实践乱象,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法文化中情与理(法)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中华法文化表达与实践的文化困局。  相似文献   

14.
曹禺的剧作《原野》,因主人公仇虎那复杂难解的内心世界而弥现着“神秘”色彩,作品的真实性为此也遭受了诸多质疑.《原野》选取了复仇这样一个文学母题,刻画了复仇者仇虎“心狱”里的煎熬,由此对人物的灵魂进行开掘.情感上,曹禺对身受压迫的仇虎给予了“高贵的同情”;但是理智上,他却否定了仇虎的那种复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秦代“狱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论决狱案和案情清楚的已决狱案之间的比率大小、已论决狱案中罪犯统计数字和郡向廷尉上谳狱案中涉案人员统计数字的比率大小,以及郡县上报囚犯因严刑拷打等非正常死亡的数字等。“狱计”文书是在狱吏处理的狱簿基础上汇总制作而成。上计时县廷所呈送的“狱校”,性质可视为“计偕”类簿籍,主要起核校“狱计”文书的作用。除了实行“狱计”考核外,秦代还建立起了从中央御史、廷史,到郡级监御史、执法、卒史,再到县廷之覆狱狱史、狱佐的覆狱机制,以应对狱吏在治狱时可能出现的“不直”或“纵囚”等问题。秦代为保证治狱活动在基层的有效运行,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并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法制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了解西方近代狱制,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狱制并加以实践,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走向世界,学习西学的结果,也是清末法律改革的成就。由时任青岛监狱典狱长邱炳煃编写的《青岛监狱报告》(第二次日占时期),通过对近代新式监狱的狱务行政、管理、作业、经费等情况的介绍,特别是对监狱的人文化管理,如改善生活环境、对亲属接见、书信收发等制度的详解,反映了清末狱制、法制的近代化以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包山楚简是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墓中的一批竹简,新见字远超此前出土的楚简,使得楚系文字总量激增,为楚系文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很多学者都对《疋狱》84号简■字进行过考释,结论并不一致。通过对包山楚简"余"旁系列字形的分析,可以发现,"竖笔穿透"比"横画上曲"更具有说服力,这两个字中间竖笔明显是穿透的。同时,根据对战国时期其他楚简中的"余"系列字和"宗"系列字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这两个字形的右半部分应释为"余"。因此,包山楚简《疋狱》84号简的姓氏疑难字应释为"徐"(或"?"),而非"■"。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记忆──从黄炎培关于“新场党狱”的记忆说起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熊月之黄炎培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件大事,是他发起的新场演说会,以及由演说会引起的“新场党狱”。关于这一事件,黄炎培在《八十年来》中有详细的回忆。要点如下:1.1903年8月10日(六...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官员蓝鼎元的《鹿洲公案》真实记录了他在广东普宁、潮阳担任知县时审理过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他深察人情、主张教化,巧用鬼神、洗冤缉凶,注重调查、体恤百姓的折狱之道。其折狱之道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和社会经验的丰富累积不无关系,对今天的法官素质养成而言,在司法良知、司法理性与经验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