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学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发展过程.陈白沙通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传儒家经典等方式,建立江门学派,构建“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从而促进了儒学岭南化向岭南化儒学的转变,江门成为岭南儒学的重镇.白沙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的源头,成为岭南化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易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之一,历代学者对其的解释形成了易学传统.《先后天八卦位次辨》是梅文鼎阐述易学思想的两篇文章,成文于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在文章中,梅文鼎认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既存在统一又具有区别,同时指出先天之学属于“心学”范畴,但他提出的“心学”与中国思想史中的陆王心学不同.这两篇文章展示出梅文鼎的易学思想,与其历算思想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江门学派的和谐文化特质是指江门学派提出的"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心与理的和谐统一。它强调自我意识与社会规范、个体情欲与道德理性的协调,克服了朱熹理学以理主宰心和陆王心学以心替代理的心与理的对立与冲突,实现了心与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其早期的中国化过程就是本土化、世俗化和制度化的演变史。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国民素质相统一的思想,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创新,也为新世纪初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名著一代、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王守仁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他的心学思想、政治思想及其平定宁王叛乱,镇压南赣汀漳、两广山民起义,聚会讲学诸事,中外学者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之南赣乡约及与其心学思想的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或略有涉及而语焉不详.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在主张“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修养和践履、道义与事功的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在“心即理”说的指导下,所倡行的治乡方略与实践,是王氏的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理学与心学继承了孔孟以来的教育传统,把“成圣成贤”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也是其教育的最高旨归.但由于二者“圣人观”的不同,导致二者在教育方法及情感体验上都有所不同.理学家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统一,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循序渐进”,在情感体验上追求“克己”精神.心学家认为,只要道德完善,就具备了圣人品格,因此在教育方法上追求“立乎其大”、“易简工夫”、“致良知”,在情感体验上追求“求乐”意识.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三人的教育思想,集中代表了理学与心学教育思想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9.
陈白沙作为明代理学家,被誉为“岭南第一儒”,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心学的发展进程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邑大学教授张运华所著《白沙心学与道家思想》,在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的建立、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基本体系、道论与道家思想、主静说与道家思想、道德文化与道家思想、仕隐进退与道家思想、人生情怀与道家思想等七章考察了陈白沙心学的产生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巨大反响.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分明,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对我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守益作为王学在江右的主要传人,其思想在江右地区有深厚的影响力。今人对于邹守益心学思想的研究,核心问题有三个:良知本体、致良知工夫和邹守益心学思想的历史定位和性格。在这三个问题上,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以老庄哲学为理论根基,又是逍遥思想在美学意义上的延伸。从意境论的内涵和进入意境的独特方式——"游心"等方面阐释了"游心于意境"的审美范式及其对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游心与意境,借助境中的物象表达对"道"、对个体生命的认知,并以此实现主体任性逍遥的精神自由。意境理论既成就了唐人的创作,更荫庇了一代代不必费心避开尘世,又可以保持一定审美自由的文人学士。从某种程度上说,"意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民族在遵从儒家伦理的现世状态下,释放心智,实现精神自由的"家"。  相似文献   

14.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15.
湛甘泉对程、朱的批判和改造,主要表现在对“理、气”关系上纠正了程、朱把“理气”、“理欲”分为二事的说法,认为两者是一体的,是“心”的不同表现,而非有“轻重”、“主次”、“先后”之别,把传统理学关于“心统性情”、“体用一源”的理论,引向了心学的范畴。在“知、行”的关系上,湛氏则强调两者的统一性,于是调和并解决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与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在“知、行”问题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等著名论断。陆九渊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思想宛如两座山峰,共同构筑了宋代儒家思想的主体部分,对宋代之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针对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从陆九渊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学和伊洛之学、禅宗及孟子心性论思想等方面对其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教科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际生活产生了较大距离,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创新。中国哲学工作者应当有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福多的心灵哲学是一种关于心灵本质及其结构、带有“机械论”色彩的哲学,更是一种崭新的人学。他根据物理主义、自然主义重新诠释“民间心理学”,提出了“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的新论断。文章在考察福多对这一论断的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应谨慎而科学地对待福多的思想,在批判借鉴有关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们过去赞成或否定的有关观点作出冷静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严复的《述黑格儿惟心论》是最早介绍黑格尔哲学的专论之一。从写作动机出发,试图指出严复不仅是为了介绍黑格尔哲学,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表达是通过强调、夸大、歪曲黑格尔哲学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自然,自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三个概念中:清、远、逸。嵇康关于“心”的思想对于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