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必备条件之一。建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化,应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实践出发,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这种新型道德化体系的确立,应建立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既着眼于对传统道德化的继承和发展,亦着眼于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季慧 《华章》2007,2(12):58-58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造成了整个社会深层的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失落,正是这种道德失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伦理构建的必要性.本文从构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型道德伦理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重建的方法,重点在于道德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胡娟 《华章》2007,(5):110
民族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是关系到道德的民族性的发展和民族的道德性提高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民族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出发,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失范现象,在权衡道德义务与权利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道德补偿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中呼吁道德回归,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伦理道德正在形成,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从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本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价值目标、评价标准以及社会主义化理道德重建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传统美德 ;立足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着眼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 ;把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和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结合 ;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挥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理论上,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基础,确立新的道德评价标准,构建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的有机体系,完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道德规范;实践上,加强引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道德,突出重点,抓好干部道德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健全机制,寻求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支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着眼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把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和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结合;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挥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对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进一步多元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转型阶段面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之间的界限与冲突,阐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方向,以期真正构建适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引领社会青年不断进步的新型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概括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高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位,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推进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阶段划分、历史轨迹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研究和学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走法治道路,必须从法律杠杆、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三个方面全面推进:用法律杠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治精神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层次。  相似文献   

14.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对杜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认真剖析和总结,可以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动力同题;(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同题。解决好这些同题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识: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明概念确立的过程;二理解社会主义是皇大明有机统一的社会;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明建设的根本内容;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民俗变迁是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可回避的境遇,贯穿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始终。文章通过对丽江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审视正在或业已发生的民俗变迁,认识民俗变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理清民俗变迁与新农村建设共变的双向互动关系,探求民俗变迁的动因和前景,提出了民俗变迁中的新农村建设至少应该把握三个思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生态眼光、新农村建设的异质化模式和新农村建设的和谐调适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热点。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与发展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在文化与制度并进与互动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教育是关键和基础性工作。在农村教育面临重重困境的现实条件下,区域性高校应发挥其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教育功能,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苏为鉴,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重新分析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