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科范式、科学发展样式要求中医学课程模式与之相应,然而中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长期采用西医院校学科课程的模式,影响了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以“证”引领的中医学综合课程依“证”划分教学单元、分层组织教学,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使中医学理论、临床融为一体,理、法、方、药合而为一,赋中医学教学全新的理念,给教与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地方历史资源不仅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梅州历史资源为中国众多的地方历史资源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主干课之一,积极推进地方历史资源的开发及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拓展和丰富《中国现代史》教育资源的重要方面,是加强和改进《中国现代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国现代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模式,对于地方高校探索《中国现代史》教学的新路径,构建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历史教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现有科研成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的互动,达到既能加深学生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问卷调查总结出高职学生中医思维弱化的原因,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培养优秀的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实现中医经典与临床相结合三条途径进行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渗透,建立巩固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对民族医学传承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民族医学人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模式在全面发展,传统的传承教学方式满足不了现今教育的需求和对民族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运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限选课程“瑶医治道”中进行教学实践,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引导,探索推进瑶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体系建设,以达到提高民族医学生思维训练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中华民族通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不断发展并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中医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经过严格的实践训练掌握中医"四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伟荣教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实训体系,培养创新型中医药高级人才。我刊本期从中心建设、实验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向您介绍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进以课程教学理念更新和课程教学策略革新为核心的“课堂革命”,成为实现本科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事务。《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价值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有关人类教育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和培养他们敏锐的教育洞察能力,促进教师群体及个体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中医药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学习和传承也备受关注,在高等成人教育中对于四大经典的学习有其特殊性,普通教授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成人教育的教育模式,由此而衍生出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为中医经典成人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介绍传统成人教育模式的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探讨将两者结合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类的中医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夯实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中医药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对“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重视力度不足、课程设置保守、专职教师缺乏和学习效果不明等问题,通过对课程的反思提出了优化教师平台、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能力和完善考核方案等改进策略,旨在为“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砚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的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题材方面的资源优势,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精神,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 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护生产力的任务。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体现教育改革思想,启动了高等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由中医和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的有关专家共同完成,并编写了用于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课程使用的《中医学》教材。 通过对全国150多所高等医学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中医中药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多、认识肤浅的现状,为了不让中医学这个伟大的宝库在年轻一代人中被淡忘、衰败,笔者在《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中医知识的传播实践,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中医学的兴趣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实际作了一些探索,目的在于传播中医文化,使中医学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认识、产生兴趣,进而去学习它,为己所用,并把它传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角度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剖析人们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及相应的思维模式,改变学生对中医落伍和不科学的印象;二是通过比较学的方法,将中医学置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介绍,发现中国古代技术思想为世界开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思路,且早期西医学也有类似气的理论存在,从侧面印证了中医学的科学性;三是结合物理学、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构架,进一步阐释中医学的生命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中国医学教育包含现代医学(西医学)和传统医学(中医学)两方面的内容。中西医结合学,作为并列于西医学和中医学的一级学科,是医学教育的第三种形式,其专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基础到临床、实验到实践的科学体系和系统课程。在西医院校专业培养中,如何在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中融入中西医结合元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临床工作、融会贯通的优秀医疗人才?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摸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入现代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医学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磊 《现代英语》2022,(6):40-43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本医学典籍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医学成就,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精神文化.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科学准确翻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类型众多,需要从语言维度、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历史科学社会功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更新与整合。力图将体现时代发展、学生要求和历史科学社会功能的耳目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充分彰显《中国古代史》课程应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高职高专中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中医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有所用"的技能型医学人才。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就当前中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高职高专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